
新加坡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体系,在彭博发布的最高效医疗体系中排名全球第一,被世卫组织评价为亚洲最高效。
新加坡的医疗系统,坚持3个原则:
1. 强调个人的责任
2. 利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体系的系统效率,尽可能发挥市场的能动作用
3. 通过个人收入和服务分级,可以精准地确定该补贴的低收入人群。

据统计,在新加坡整体医疗支出中,政府支付和私人支付各占50%,私人支付中个人现金支付占比达31%,这个水平远高于日本、瑞士等其他发达国家,另外新加坡人口中有接近30%的非常住人口,这些人没有MediSave账户,无法享受公立医院补贴的医疗服务。因此在新加坡医疗可不能全部仰仗政府,需要个人自己做好规划!

01 新加坡医疗改革的详情
从2023年4月1日起,新加坡癌症药物服务的终身健保索赔限额将提高至每个日历年3,600新元。
2022年9月1日引入了门诊抗癌药物服务的单独索赔限额,以支付在抗癌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服务费用,这些服务包括扫描、验血、医生咨询和支持性护理药物。

在审查最新的可用索赔数据后,卫生部将把综合健保计划提高到每个日历年3,600新元。
从4月1日起,在2023年提出抗癌药物服务索赔的患者将能够提出额外的终身健保索赔,最高可达新限额。
新加坡卫生部表示,终身健保保障的癌症药物服务的承保范围也将进行调整,从保单购买或续签的同一天起,仅涵盖癌症药物清单上的治疗。

卫生部表示,根据一份涵盖公共部门现有癌症药物治疗的90%的清单,这些患者每月可以提出200新元至9600新元的索赔。
关于提高癌症药物服务的终身健保索赔限额,卫生部长王乙康在Facebook帖子中表示,这是对收到的反馈的回应。

卫生部长王乙康Facebook截图
02 终身健保去年起可被清单内药物索偿
从去年9月起,在新加坡病人只有使用癌症药物标准清单内的药物时,才能通过终身健保索偿。在这同时,卫生部也将调整终身健保的索偿顶限,确保保费的可持续性。
卫生部预计9成的受津贴病患可使用终身健保全额支付医药费,比现有的7成高得多。
去年9月1日前,癌症病人在接受门诊治疗时,不论使用什么药物,每个月都能通过终身健保索偿高达3000新元,导致新加坡的一些癌症药物价格比区域国家高出一倍。
因此,卫生部接纳了终身健保理事会和理事会所委任的癌症药物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制定一个具有临床和成本效益的癌症药物清单,癌症病人使用清单内的药物,就能通过终身健保计划索赔,有关清单将涵盖现有公共医院9成的治疗方案。
新加坡政府将把更多癌症药物列入标准药物清单,家庭人均收入介于2800元到6500元的病人将能享有更多津贴。
从2023年4月开始,只有纳入清单治疗方案才能在私人综合健保计划受保,但购买的附加险将不受新措施影响。

03 各大头部保险公司相继公布癌症治疗配套
因为从4月1日起,在新加坡受保人只有采用列入癌症药物清单上的治疗方案,才可向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简称IP)索赔。
自4月起,受新的癌症药物清单约束之后,意味着不能对癌症病患的索赔全额赔付。IP保险业者必须按照癌症药物清单重新调整IP和附加险的索赔额,并区分癌症药物和治疗服务的索赔。
终身健保是全国住院和医疗保险,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自动受保,不受年龄限制。不过,新加坡有290万人额外投保IP,其中约三分之一还购买附加险。
IP索赔的调整会在保户于4月1日起购买或更新保单时生效。
根据新加坡2020年的全国数据显示,每4个人中,有1人会在有生之年患癌。个别IP公司给予癌症治疗服务的赔付额,等于终身健保限额的四到五倍,即一年最多1.8万新元。若有附加险,可额外获得终身健保限额的2到15倍左右。
所有IP保险业者也会通过附加险,继续承保不在清单内的癌症药物。
生活在新加坡的大队长小队长们,应该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健保计划,也注意配置额外的个人医疗、重疾险,并且阅读清楚关于保险的核保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