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體系,在彭博發布的最高效醫療體系中排名全球第一,被世衛組織評價為亞洲最高效。
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堅持3個原則:
1. 強調個人的責任
2. 利用分級診療制度提高醫療體系的系統效率,儘可能發揮市場的能動作用
3. 通過個人收入和服務分級,可以精準地確定該補貼的低收入人群。

據統計,在新加坡整體醫療支出中,政府支付和私人支付各占50%,私人支付中個人現金支付占比達31%,這個水平遠高於日本、瑞士等其他已開發國家,另外新加坡人口中有接近30%的非常住人口,這些人沒有MediSave帳戶,無法享受公立醫院補貼的醫療服務。因此在新加坡醫療可不能全部仰仗政府,需要個人自己做好規劃!

01 新加坡醫療改革的詳情
從2023年4月1日起,新加坡癌症藥物服務的終身健保索賠限額將提高至每個日曆年3,600新元。
2022年9月1日引入了門診抗癌藥物服務的單獨索賠限額,以支付在抗癌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服務費用,這些服務包括掃描、驗血、醫生諮詢和支持性護理藥物。

在審查最新的可用索賠數據後,衛生部將把綜合健保計劃提高到每個日曆年3,600新元。
從4月1日起,在2023年提出抗癌藥物服務索賠的患者將能夠提出額外的終身健保索賠,最高可達新限額。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終身健保保障的癌症藥物服務的承保範圍也將進行調整,從保單購買或續簽的同一天起,僅涵蓋癌症藥物清單上的治療。

衛生部表示,根據一份涵蓋公共部門現有癌症藥物治療的90%的清單,這些患者每月可以提出200新元至9600新元的索賠。
關於提高癌症藥物服務的終身健保索賠限額,衛生部長王乙康在Facebook帖子中表示,這是對收到的反饋的回應。

衛生部長王乙康Facebook截圖
02 終身健保去年起可被清單內藥物索償
從去年9月起,在新加坡病人只有使用癌症藥物標準清單內的藥物時,才能通過終身健保索償。在這同時,衛生部也將調整終身健保的索償頂限,確保保費的可持續性。
衛生部預計9成的受津貼病患可使用終身健保全額支付醫藥費,比現有的7成高得多。
去年9月1日前,癌症病人在接受門診治療時,不論使用什麼藥物,每個月都能通過終身健保索償高達3000新元,導致新加坡的一些癌症藥物價格比區域國家高出一倍。
因此,衛生部接納了終身健保理事會和理事會所委任的癌症藥物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制定一個具有臨床和成本效益的癌症藥物清單,癌症病人使用清單內的藥物,就能通過終身健保計劃索賠,有關清單將涵蓋現有公共醫院9成的治療方案。
新加坡政府將把更多癌症藥物列入標準藥物清單,家庭人均收入介於2800元到6500元的病人將能享有更多津貼。
從2023年4月開始,只有納入清單治療方案才能在私人綜合健保計劃受保,但購買的附加險將不受新措施影響。

03 各大頭部保險公司相繼公布癌症治療配套
因為從4月1日起,在新加坡受保人只有採用列入癌症藥物清單上的治療方案,才可向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簡稱IP)索賠。
自4月起,受新的癌症藥物清單約束之後,意味著不能對癌症病患的索賠全額賠付。IP保險業者必須按照癌症藥物清單重新調整IP和附加險的索賠額,並區分癌症藥物和治療服務的索賠。
終身健保是全國住院和醫療保險,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自動受保,不受年齡限制。不過,新加坡有290萬人額外投保IP,其中約三分之一還購買附加險。
IP索賠的調整會在保戶於4月1日起購買或更新保單時生效。
根據新加坡2020年的全國數據顯示,每4個人中,有1人會在有生之年患癌。個別IP公司給予癌症治療服務的賠付額,等於終身健保限額的四到五倍,即一年最多1.8萬新元。若有附加險,可額外獲得終身健保限額的2到15倍左右。
所有IP保險業者也會通過附加險,繼續承保不在清單內的癌症藥物。
生活在新加坡的大隊長小隊長們,應該要多多關注自己的健保計劃,也注意配置額外的個人醫療、重疾險,並且閱讀清楚關於保險的核保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