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加坡,总有一些事情是让人不理解的。
比如因为疫情,街上突然多了很多骑自行车锻炼的人,自行车火了!
而严刑峻法的新加坡竟然允许骑车的人上大马路,跟汽车一起竞速?!

(图源:FB)
不止一次,我们收到网友留言大呼“离谱”,大摇大摆在街上骑车还霸占整个车道。
不管是超车或被超车的司机都要提心吊胆。

为啥?因为一旦撞上,妥妥的出人命
骑车被卷入巴士车底
民防部队出动大批人救援 3月19日晚将近11点,新加坡的巴西立第1通道与罗央道(Loyang Ave)的交界处发生了恐怖车祸。

大概位置(图源:谷歌地图)
住在附近目击者说当时听到屋外吵吵闹闹
出门查看的时候,发现一辆巴士停在路边,现场一片混乱。

(图源:海峡时报)


看起来巴士是从巴西立第1通道开过来,准备转入罗央道时候,撞到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骑手。
由于巴士和自行车的体量悬殊,巴士来不及刹车,被撞倒后骑自行车的人整个被卷入车底。



不一会民防部队、警察全部到场。
路过的人实拍视频显示,出动了很多工作人员和起重装备。
到场的民防人员立刻封锁路段展开救援,他们用起重设备撑起巴士。

(以上截图:Youtube@Chrysler John Arjona)
他们好不容易把人从车底救出,可惜骑车的人早已经奄奄一息,该男子随后被救护人员宣告去世……
当媒体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看到巴士边上撑起了蓝色的帐篷。


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知道,这是用于遮盖遗体的帐篷。
还能看到自行车一个轮子还卡在巴士右侧前轮下,附近散落着一双死者的拖鞋……
场面非常触目惊心。

(以上图源:Mothership)
骑手身份曝光 新加坡交通公司SBS回应
不幸惨死的人是来自菲律宾的杰曼·冈萨雷斯(31岁),生前是名飞机技术工人。

(图源:Facebook)
他是在菲律宾有妻子孩子,独自一人来新加坡打拼的状态。
当他远在菲律宾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感到难以置信。妻子在Facebook上写:一切都像一场梦!

(图源:CNA)
肇事的巴士所属的公司,新捷运SBS Transit则表示:
"我们对发生这种情况感到遗憾。事故发生时,这辆巴士正在直行,准备在绿灯时候在路口右转。
我们正设法与骑手的亲属取得联系,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并提供协助。同时,我们正协助警方进行调查。"
最新进展巴士司机被捕
网友评论大爆炸
这件事应该谁负责还在调查,不过新闻提到开巴士的63岁司机已经因为“鲁莽驾驶”被捕。
这让很多新加坡网友感到匪夷所思,在大马路上骑自行车就这么有理??
在Facebook脸书上,这条新闻下面激增上千条评论

我难以想像,在63岁的年纪(被捕)。司机得有多受伤,他只不过做一份工作讨生活。希望当局好好调查,是否骑车的人也有责任。

不管什么事,总是司机的错(反讽),他在开一辆大巴不是小车,有时候自行车突然出现在视线盲点可能看不出来,当局要好好调查。

(图源:Mothership)

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否则骑自行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而其他机动车驾车者总是要为此承担责任,…… 这种骑自行车的人常犯的错误是,他们认为驾车者一定会给骑车的让路……

有些骑车的人,当他们骑车的时候还会互相交谈……觉得马路就像自家一样……还有一些人在大马路上骑得超级慢(挡路),记住你们是来骑车锻炼的。

边骑车边拍照 图源:facebook

我希望能有深入的调查,我每天都坐巴士,我见过许多不负责任的骑手,也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时候还挑战其他驾驶者。
但我对这个骑手的家庭致以悼念。

我对这个死者的家庭致以悼念。行车记录必须被公布好好调查,到底是谁的责任。新闻说巴士准备拐弯,会不会有视线盲点?骑手遵守交通规则了吗?……最近这样的事故越来越多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骑自行车上下班,我们可以看到骑自行车的人正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各种危险。
特别是对于行人,无论身在何处,例如最初是为行人建造的人行道,许多PCN连道,组屋底层都有骑车的人。
自此以后,休闲散步不再安全也不令人愉快。

图源:facebook
其他危险行为也已成为常见现象。骑自行车的人在繁忙的道路,交通路口骑自行车,不减速慢行,还从行人后面迅速冲过去等等。
骑自行车的人虽然很脆弱,却也对许多其他人构成危险。
没有人希望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在一次次事故中丧生。
当局在做什么?

从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正在酝酿新一轮的风暴。
非常像当时电动滑板车在新加坡流行 > 出事 > 被限制的时候。

(本地报纸的相关报道)

(图源:网络)
前几年由于电动滑板车在新加坡事故频发。
2020年2月份新加坡就修改了法律,加强对错误使用电子滑板车的惩罚。从4月起,所有个人电动车被禁止在人行道使用。
这次自行车卷入巴士事件,不知道会不会推动新加坡修改相关法律对于自行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