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加坡,總有一些事情是讓人不理解的。
比如因為疫情,街上突然多了很多騎自行車鍛鍊的人,自行車火了!
而嚴刑峻法的新加坡竟然允許騎車的人上大馬路,跟汽車一起競速?!

(圖源:FB)
不止一次,我們收到網友留言大呼「離譜」,大搖大擺在街上騎車還霸占整個車道。
不管是超車或被超車的司機都要提心弔膽。

為啥?因為一旦撞上,妥妥的出人命
騎車被捲入巴士車底
民防部隊出動大批人救援 3月19日晚將近11點,新加坡的巴西立第1通道與羅央道(Loyang Ave)的交界處發生了恐怖車禍。

大概位置(圖源:谷歌地圖)
住在附近目擊者說當時聽到屋外吵吵鬧鬧
出門查看的時候,發現一輛巴士停在路邊,現場一片混亂。

(圖源:海峽時報)


看起來巴士是從巴西立第1通道開過來,準備轉入羅央道時候,撞到了一位騎自行車的騎手。
由於巴士和自行車的體量懸殊,巴士來不及剎車,被撞倒後騎自行車的人整個被捲入車底。



不一會民防部隊、警察全部到場。
路過的人實拍視頻顯示,出動了很多工作人員和起重裝備。
到場的民防人員立刻封鎖路段展開救援,他們用起重設備撐起巴士。

(以上截圖:Youtube@Chrysler John Arjona)
他們好不容易把人從車底救出,可惜騎車的人早已經奄奄一息,該男子隨後被救護人員宣告去世……
當媒體趕到現場的時候,已經看到巴士邊上撐起了藍色的帳篷。


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知道,這是用於遮蓋遺體的帳篷。
還能看到自行車一個輪子還卡在巴士右側前輪下,附近散落著一雙死者的拖鞋……
場面非常觸目驚心。

(以上圖源:Mothership)
騎手身份曝光 新加坡交通公司SBS回應
不幸慘死的人是來自菲律賓的傑曼·岡薩雷斯(31歲),生前是名飛機技術工人。

(圖源:Facebook)
他是在菲律賓有妻子孩子,獨自一人來新加坡打拚的狀態。
當他遠在菲律賓的妻子得知這個消息,感到難以置信。妻子在Facebook上寫:一切都像一場夢!

(圖源:CNA)
肇事的巴士所屬的公司,新捷運SBS Transit則表示:
"我們對發生這種情況感到遺憾。事故發生時,這輛巴士正在直行,準備在綠燈時候在路口右轉。
我們正設法與騎手的親屬取得聯繫,表示最深切的慰問並提供協助。同時,我們正協助警方進行調查。"
最新進展巴士司機被捕
網友評論大爆炸
這件事應該誰負責還在調查,不過新聞提到開巴士的63歲司機已經因為「魯莽駕駛」被捕。
這讓很多新加坡網友感到匪夷所思,在大馬路上騎自行車就這麼有理??
在Facebook臉書上,這條新聞下面激增上千條評論

我難以想像,在63歲的年紀(被捕)。司機得有多受傷,他只不過做一份工作討生活。希望當局好好調查,是否騎車的人也有責任。

不管什麼事,總是司機的錯(反諷),他在開一輛大巴不是小車,有時候自行車突然出現在視線盲點可能看不出來,當局要好好調查。

(圖源:Mothership)

我們確實應該好好研究這個問題,否則騎自行車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大膽,而其他機動車駕車者總是要為此承擔責任,…… 這種騎自行車的人常犯的錯誤是,他們認為駕車者一定會給騎車的讓路……

有些騎車的人,當他們騎車的時候還會互相交談……覺得馬路就像自家一樣……還有一些人在大馬路上騎得超級慢(擋路),記住你們是來騎車鍛鍊的。

邊騎車邊拍照 圖源:facebook

我希望能有深入的調查,我每天都坐巴士,我見過許多不負責任的騎手,也不遵守交通規則,有時候還挑戰其他駕駛者。
但我對這個騎手的家庭致以悼念。

我對這個死者的家庭致以悼念。行車記錄必須被公布好好調查,到底是誰的責任。新聞說巴士準備拐彎,會不會有視線盲點?騎手遵守交通規則了嗎?……最近這樣的事故越來越多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騎自行車上下班,我們可以看到騎自行車的人正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各種危險。
特別是對於行人,無論身在何處,例如最初是為行人建造的人行道,許多PCN連道,組屋底層都有騎車的人。
自此以後,休閒散步不再安全也不令人愉快。

圖源:facebook
其他危險行為也已成為常見現象。騎自行車的人在繁忙的道路,交通路口騎自行車,不減速慢行,還從行人後面迅速衝過去等等。
騎自行車的人雖然很脆弱,卻也對許多其他人構成危險。
沒有人希望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在一次次事故中喪生。
當局在做什麼?

從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正在醞釀新一輪的風暴。
非常像當時電動滑板車在新加坡流行 > 出事 > 被限制的時候。

(本地報紙的相關報道)

(圖源:網絡)
前幾年由於電動滑板車在新加坡事故頻發。
2020年2月份新加坡就修改了法律,加強對錯誤使用電子滑板車的懲罰。從4月起,所有個人電動車被禁止在人行道使用。
這次自行車捲入巴士事件,不知道會不會推動新加坡修改相關法律對於自行車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