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商业领域,公司审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合规环节,关乎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与规范性。
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新加坡法定审计指南中关于豁免法定审计以及审计相关流程的关键内容,助力各位企业主明晰规则,稳健前行。
01 审计师任命门道多
初次任命有期限
公司创立之初,董事们可得抓紧时间,在成立后的 3 个月内,就得为公司选定一个或多个会计实体担任审计师。这些 “把关人” 初次上任,任期直至公司首次年度股东大会落幕,肩负着为公司财务健康 “问诊把脉” 的首道重任。
年度更替不停歇
每一次年度股东大会,都是审计师任命的关键节点。公司需在会上重新任命审计师,任期接力棒交到下一次年度股东大会,如此循环往复,确保审计监督持续在线,为公司股东们守好财务大门。

临时空缺巧应对
运营过程中,审计师职位偶尔会出现临时空缺。别慌,董事有权任命新的会计实体填补。不过,在空缺期间,现任或留任审计师(若有)仍可坚守岗位,维持审计工作的连贯性。
罢免流程严且慎
若要罢免审计师,必须通过公司在股东大会上发出的特别通知决议,别无他法。一旦收到罢免通知,公司得迅速行动,将副本送交审计师与注册官。审计师也有 “申诉权”,在 7 日内可书面陈述,公司还得按规把陈述副本发给股东们,充分保障各方权益,让罢免决策公正透明。
罢免后续安排紧
审计师被罢免后,公司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在会议上,经不少于四分之三有投票权成员多数票通过,立马委任新审计师;二是会议延期,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普通决议任命。若公司未依规任命,注册官就会介入,指定审计师,任期至下一次年度股东大会,杜绝审计空位。
02 审计师辞职有讲究

非公共利益公司较灵活
这类公司(公共利益公司子公司除外)的审计师,想提前辞职相对简单,只需向公司递出书面通知。辞职生效时间分两种:通知当日结束时,或是通知指定的稍后时间。公司收到通知 14 日内,得按注册官要求报备,流程简洁明了。
公共利益公司需审批
公共利益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审计师辞职就复杂些。首先得向注册处申请,附上辞职理由书面说明,同时告知注册官与公司。只有获注册官同意,辞职才生效,生效时间以辞职通知指定、注册官通知或注册官指定日期三者最晚者为准,层层把关确保审计责任无缝交接。
03 审计师报告责任重如山
报告对象与范围明确
审计师对公司成员负有报告义务,聚焦公司股东大会要提交的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若公司有编制需求)。从公司自身财务状况到集团整体业绩,无一遗漏,为股东们呈上公司经济全貌的 “体检报告”。
报告内容精细入微
报告中,审计师得严谨判断:财务报表与合并报表是否契合会计准则,能否公正、真实反映公司及集团(如有)的财务、经营状况。一旦发现不合规,得考量对报表真实性的影响;还要审视会计记录保存是否得当,报表有无缺陷、违规或遗漏事项,不满意之处必须给出理由,为股东解读报表 “密码”。

职责涵盖多领域
审计师要形成全方位意见,从信息获取是否全面、会计记录保存是否合规,到分支机构财务报告是否充分,甚至合并报表编制理由是否合理,都在其考量范畴。审计报告不仅要附于或背书于报表,股东有需求还得在股东大会宣读、随时供查阅,成为股东决策的有力依据。
访问权限有保障
为精准审计,审计师有权随时翻阅公司会计、登记册等记录,要求公司官员与关联公司审计师答疑解惑。母公司审计师对子公司记录同样有查阅权,费用由母公司担,确保审计无死角。并且,审计师或其授权代理人可出席股东大会,收通知、参与发言,深度融入公司治理流程。
04 重大违规上报不含糊
审计师履职时,若察觉公司违反《1967 年公司法》规定,且靠审计报告评论或提醒董事无法妥善处理,必须立即书面报告注册官。若是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出现欺诈、不诚实严重罪行迹象,更要即刻向部长汇报,筑起公司合规防线,守护商业诚信环境。
了解新加坡公司审计这些要点,企业方能在合规轨道上稳步发展。无论您正筹备新加坡公司注册,还是已在当地深耕,重视审计环节,依循法规流程,是开启商业成功之门的关键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