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司必知】:法定審計指南核心要點解讀(四)

2025年04月02日   •   513次閱讀

在新加坡商業領域,公司審計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合規環節,關乎公司運營的透明度與規範性。

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新加坡法定審計指南中關於豁免法定審計以及審計相關流程的關鍵內容,助力各位企業主明晰規則,穩健前行。

01 審計師任命門道多

初次任命有期限

公司創立之初,董事們可得抓緊時間,在成立後的 3 個月內,就得為公司選定一個或多個會計實體擔任審計師。這些 「把關人」 初次上任,任期直至公司首次年度股東大會落幕,肩負著為公司財務健康 「問診把脈」 的首道重任。

年度更替不停歇

每一次年度股東大會,都是審計師任命的關鍵節點。公司需在會上重新任命審計師,任期接力棒交到下一次年度股東大會,如此循環往復,確保審計監督持續在線,為公司股東們守好財務大門。

臨時空缺巧應對

運營過程中,審計師職位偶爾會出現臨時空缺。別慌,董事有權任命新的會計實體填補。不過,在空缺期間,現任或留任審計師(若有)仍可堅守崗位,維持審計工作的連貫性。

罷免流程嚴且慎

若要罷免審計師,必須通過公司在股東大會上發出的特別通知決議,別無他法。一旦收到罷免通知,公司得迅速行動,將副本送交審計師與註冊官。審計師也有 「申訴權」,在 7 日內可書面陳述,公司還得按規把陳述副本發給股東們,充分保障各方權益,讓罷免決策公正透明。

罷免後續安排緊

審計師被罷免後,公司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在會議上,經不少於四分之三有投票權成員多數票通過,立馬委任新審計師;二是會議延期,在特定時間段內通過普通決議任命。若公司未依規任命,註冊官就會介入,指定審計師,任期至下一次年度股東大會,杜絕審計空位。

02 審計師辭職有講究

非公共利益公司較靈活

這類公司(公共利益公司子公司除外)的審計師,想提前辭職相對簡單,只需向公司遞出書面通知。辭職生效時間分兩種:通知當日結束時,或是通知指定的稍後時間。公司收到通知 14 日內,得按註冊官要求報備,流程簡潔明了。

公共利益公司需審批

公共利益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審計師辭職就複雜些。首先得向註冊處申請,附上辭職理由書面說明,同時告知註冊官與公司。只有獲註冊官同意,辭職才生效,生效時間以辭職通知指定、註冊官通知或註冊官指定日期三者最晚者為準,層層把關確保審計責任無縫交接。

03 審計師報告責任重如山

報告對象與範圍明確

審計師對公司成員負有報告義務,聚焦公司股東大會要提交的財務報表,以及合併財務報表(若公司有編制需求)。從公司自身財務狀況到集團整體業績,無一遺漏,為股東們呈上公司經濟全貌的 「體檢報告」。

報告內容精細入微

報告中,審計師得嚴謹判斷:財務報表與合併報表是否契合會計準則,能否公正、真實反映公司及集團(如有)的財務、經營狀況。一旦發現不合規,得考量對報表真實性的影響;還要審視會計記錄保存是否得當,報表有無缺陷、違規或遺漏事項,不滿意之處必須給出理由,為股東解讀報表 「密碼」。

職責涵蓋多領域

審計師要形成全方位意見,從信息獲取是否全面、會計記錄保存是否合規,到分支機構財務報告是否充分,甚至合併報表編制理由是否合理,都在其考量範疇。審計報告不僅要附於或背書於報表,股東有需求還得在股東大會宣讀、隨時供查閱,成為股東決策的有力依據。

訪問權限有保障

為精準審計,審計師有權隨時翻閱公司會計、登記冊等記錄,要求公司官員與關聯公司審計師答疑解惑。母公司審計師對子公司記錄同樣有查閱權,費用由母公司擔,確保審計無死角。並且,審計師或其授權代理人可出席股東大會,收通知、參與發言,深度融入公司治理流程。

04 重大違規上報不含糊

審計師履職時,若察覺公司違反《1967 年公司法》規定,且靠審計報告評論或提醒董事無法妥善處理,必須立即書面報告註冊官。若是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出現欺詐、不誠實嚴重罪行跡象,更要即刻向部長彙報,築起公司合規防線,守護商業誠信環境。

了解新加坡公司審計這些要點,企業方能在合規軌道上穩步發展。無論您正籌備新加坡公司註冊,還是已在當地深耕,重視審計環節,依循法規流程,是開啟商業成功之門的關鍵鑰匙。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