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跨境贸易蓬勃发展,持续保持高景气度。2023年,亚太地区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约占四成,贸易规模高达近18万亿美元。展望2024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至18.5万亿美元,实现5.1%的增长率,这一增速远超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商品贸易2.6%的增长预测。

图源:FACEBOOK
近日,德勤与蚂蚁国际旗下的一站式数字支付和金融服务平台万里汇WorldFirst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数字贸易新图景报告》。报告聚焦全球数字贸易,深入分析了亚太数字贸易的增长态势,并特别关注了在这一趋势下迅速成长的跨境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亚洲微型跨国企业。
报告指出,在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亚太各区域市场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潜力。广大中小企业正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关键跨越,力争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跨境小巨人”,德勤中国科技、传媒、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对此表示认同。
区域合作加强,亚太数字贸易势头强劲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和保护主义政策等因素对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产生了影响,但亚太地区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指出,亚太贸易活跃、区域合作加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升,亚太地区不仅巩固了制造业枢纽的地位,还逐渐成为全球新的消费中心,区域内贸易路线愈发重要。
二是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各成员国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为全球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
三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了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会,推动了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创新。

图源:FACEBOOK
报告以万里汇WorldFirst的用户数据为例,展示了区域政策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增长。2024年上半年,RCEP国家和地区的“微型跨国企业”交易额同比增长190%。在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交易量同比增幅也超过100%。
新加坡领跑东南亚市场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为全面评估各国家数字贸易环境和发展潜力,报告发布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数字贸易出海潜力指数,从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评价体系,亚洲主要经济体可分为高潜力市场、成熟市场和初期市场三类。高潜力市场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成熟市场有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初期市场包括柬埔寨、缅甸、老挝;文莱则属于萌芽市场。

图源:FACEBOOK
报告指出,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成熟市场,以其中心地位推动数字贸易繁荣。新加坡不仅是全球商业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还积极参与数字贸易体系构建,与多国签署数字经济贸易协定,降低数字贸易壁垒。
尽管新加坡国内电商市场不大,但东南亚市场两大跨境电商巨头shopee和lazada的总部均位于新加坡,各类电商平台竞相发展。

图源:FACEBOOK
据Statista预测,2028年新加坡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83亿美元。此外,新加坡近年来推动数字支付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改善数字支付体验,便利跨境支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数字贸易领域的优势。
数字支付助力数字贸易发展
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正在显著改善跨境贸易的关键环节。例如,跨境支付服务商已从基本的支付服务拓展至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跨境卖家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软件即服务(SaaS)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源:FACEBOOK
一方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创造方面的优势,跨境卖家在营销和销售阶段实现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SaaS技术从前台到后台的延伸,形成了一站式服务模式,涵盖了前端的市场推广、广告投放、产品设计,以及后端的收款、物流等环节,为独立运营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跨境电商的门槛,使得大量亚太地区的创业者和小型企业能够涉足多国市场,成长为“微型跨国企业”。
随着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跨境电商平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推出多元化服务模式、并积极调整招商政策,越来越多的“微型跨国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其产品力和用户基础都有了显著提升,逐步向“跨境小巨人企业”转变。

图源:FACEBOOK
跨境电商平台在助力全球卖家成长的同时,这些“跨境小巨人企业”意识到行业红利正在逐渐减弱,竞争焦点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因此,品牌力、渠道力和运营力成为了突破竞争格局的关键。
同时,自营型平台(独立站)的建设趋势正在增强,商家们正在采取平台与独立站相结合的渠道布局。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商家已经建立了独立站,另有36%的商家计划建设独立站。随着更多流量导向独立站,品牌独立站将成为新的焦点,它们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为供应链升级、产品设计和开发以及品牌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