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跨境貿易蓬勃發展,持續保持高景氣度。2023年,亞太地區的商品進出口貿易在全球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約占四成,貿易規模高達近18萬億美元。展望2024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至18.5萬億美元,實現5.1%的增長率,這一增速遠超世界貿易組織對全球商品貿易2.6%的增長預測。

圖源:FACEBOOK
近日,德勤與螞蟻國際旗下的一站式數字支付和金融服務平台萬里匯WorldFirst聯合發布了2024年度《數字貿易新圖景報告》。報告聚焦全球數字貿易,深入分析了亞太數字貿易的增長態勢,並特別關注了在這一趨勢下迅速成長的跨境中小微企業,尤其是亞洲微型跨國企業。
報告指出,在區域合作不斷加強、數位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亞太各區域市場展現出不同的發展潛力。廣大中小企業正藉助數位技術,實現關鍵跨越,力爭成為各自行業領域的「跨境小巨人」,德勤中國科技、傳媒、電信行業主管合伙人對此表示認同。
區域合作加強,亞太數字貿易勢頭強勁
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衝突和保護主義政策等因素對國際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產生了影響,但亞太地區始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報告指出,亞太貿易活躍、區域合作加強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提升,亞太地區不僅鞏固了製造業樞紐的地位,還逐漸成為全球新的消費中心,區域內貿易路線愈發重要。
二是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各成員國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為全球經濟合作注入新活力。
三是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為更多市場主體提供了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機會,推動了企業研發、生產和營銷模式的創新。

圖源:FACEBOOK
報告以萬里匯WorldFirst的用戶數據為例,展示了區域政策如何助力中小企業增長。2024年上半年,RCEP國家和地區的「微型跨國企業」交易額同比增長190%。在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交易量同比增幅也超過100%。
新加坡領跑東南亞市場
亞太地區作為全球數字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各國在經濟發展階段、數字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為全面評估各國家數字貿易環境和發展潛力,報告發布了亞太地區主要國家數字貿易出海潛力指數,從增長潛力和市場規模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比較。
根據評價體系,亞洲主要經濟體可分為高潛力市場、成熟市場和初期市場三類。高潛力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成熟市場有新加坡、日本和韓國;初期市場包括柬埔寨、緬甸、寮國;汶萊則屬於萌芽市場。

圖源:FACEBOOK
報告指出,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成熟市場,以其中心地位推動數字貿易繁榮。新加坡不僅是全球商業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還積極參與數字貿易體系構建,與多國簽署數字經濟貿易協定,降低數字貿易壁壘。
儘管新加坡國內電商市場不大,但東南亞市場兩大跨境電商巨頭shopee和lazada的總部均位於新加坡,各類電商平台競相發展。

圖源:FACEBOOK
據Statista預測,2028年新加坡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此外,新加坡近年來推動數字支付生態系統的發展,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改善數字支付體驗,便利跨境支付,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數字貿易領域的優勢。
數字支付助力數字貿易發展
數位技術的深化應用正在顯著改善跨境貿易的關鍵環節。例如,跨境支付服務商已從基本的支付服務拓展至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務,極大地提升了跨境賣家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和軟體即服務(SaaS)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源:FACEBOOK
一方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在內容創造方面的優勢,跨境賣家在營銷和銷售階段實現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SaaS技術從前台到後台的延伸,形成了一站式服務模式,涵蓋了前端的市場推廣、廣告投放、產品設計,以及後端的收款、物流等環節,為獨立運營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位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跨境電商的門檻,使得大量亞太地區的創業者和小型企業能夠涉足多國市場,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
隨著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特別是跨境電商平台不斷擴大服務範圍、推出多元化服務模式、並積極調整招商政策,越來越多的「微型跨國企業」實現了快速成長,其產品力和用戶基礎都有了顯著提升,逐步向「跨境小巨人企業」轉變。

圖源:FACEBOOK
跨境電商平台在助力全球賣家成長的同時,這些「跨境小巨人企業」意識到行業紅利正在逐漸減弱,競爭焦點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因此,品牌力、渠道力和運營力成為了突破競爭格局的關鍵。
同時,自營型平台(獨立站)的建設趨勢正在增強,商家們正在採取平台與獨立站相結合的渠道布局。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商家已經建立了獨立站,另有36%的商家計劃建設獨立站。隨著更多流量導向獨立站,品牌獨立站將成為新的焦點,它們通過與消費者的深度互動,為供應鏈升級、產品設計和開發以及品牌營銷推廣提供了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