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新加坡PR因个人原因要回国,在注销PR时发现自己公积金账户存了38万新币。
这件事迅速带火了“500万VS新加坡绿卡你选哪个?”的话题。

有网友回答:有新加坡绿卡我会选500万,不然肯定要选绿卡!
新加坡PR有这些特权!
省下百万新让人羡慕
新加坡绿卡不仅是身份,还有更多实际的好处!↓
01、准证再收紧,PR成唯一受益人?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新加坡SP、EP准证的薪资门槛2连跳!SP配额降低,EP又添打分制,全是“针对”外籍打工人的。

EP最新政策,薪资门槛提高 另一边,新加坡裁员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打工人们日日提心吊胆,担心准证被割。作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却可以置身事外,岁月静好。
PR特权:找工作不受限制!不怕被裁员,随时都能换工作!

示意图
02、PR学生念书有“特权”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教育好,甚至有陪读妈妈带孩子念书每年要花百来万,而在本地打工的SP和EP完全可以省下这么一大笔钱!从两个方面分析:↓
PR特权1:比国际学生更容易入学;
首先,国际学校的学费肯定贵!但是政府学校和政府辅助学校可不是那么好进的。
报名学生多到学校抽签选,而部分学校则是直接把名额给学校附近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学生。

示意图 图源:谷歌地图
PR特权2:学费更便宜;
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消息,新加坡今年要涨学费,但是对比国际学生(以东盟国际学生为例),PR学生每月能便宜一半的费用。

图源:早报
03、PR的配偶孩子也能一起移民新加坡。
想申请新加坡PR必须是SP、EP或者更高级的工作准证?也不一定,PR就能为配偶孩子申请长期准证,还能为他们申请永久居民呢~

图源:ica.gov
04、PR能领官方福利,随处都能省!
若是拖家带口来新加坡,定要拿下PR身份,以下这些PR能拿到手,实实在在的福利,可减轻很多生活负担!
①租房申请“育儿短期住屋”,每月可省下几百新;
②PR夫妻买组屋HDB,HDB,省一半钱;
③买房5%买方额外印花税,比别人少交55%;
④看病能享受补贴;
⑤报进修课程,有折扣;
⑥能有公积金户头,钱存着还算利息,有退休金;
⑦纳税率跟公民一样,有资格申请贷款;
⑧各种当局提供的生活补贴、津贴。

其中,公积金、买房、医疗补贴这三巨头,能为在本地生活的打工人轻松省下百万花销!难怪那么多网友们都争先恐后申请!
但是,有风声传出,新加坡PR审核流程变了,其中华人申请者更是被点名,这是怎么回事?!
“新移民难以融入”?
部长罕见公开新移民标准
近期有人发现,新加坡开始实施“永久居民之旅”(The PR Journey)计划。“预约永久居留办理前需完成4小时以及课程”,这意味着,拿证时间需要的时间更长了。

图源:网友社媒
网友猜测,这可能跟去年的一项调查有关。
当时,有机构在新加坡做民意调查,其中78%认为新移民能用英语交流很重要,53%认为,如果不能用英语交流就应该拒绝他们的申请.....

与此同时,还有议员专门建议:将英语测试作为新移民或永久居民的遴选条件之一。
新加坡部长表示,会考虑申请者融入新加坡的能力,但不会使用入籍测试或面试。另外还罕见公开了新加坡新移民标准:
部长指出,“新加坡遴选新移民主要看以下条件”:①考量申请者与新加坡社会的融合度;②考量申请者的经济贡献、学历和年龄。

不过身边PR交流群的小伙伴一讨论后,却发现:👇
条件比较好的,被拒:
①中国TOP3博士生,不到30岁,被拒;
②EP身份,来新10年,被拒3次;
③花194万新,付60%税买本地商品房,被拒;
相反,有些条件一般的却获批:
①32年单身男,中国双非本科,来新5年,收入8k,获批;
②在本地读中学,sp准证,工资3k,5个月就获批!

仅示意
这咋回事?真的是玄学?
深挖新加坡PR被拒真相
原来被拒得这么冤!
这里面的门道就太多了,专业人士总结为以下几点:
1)PR有“隐形配额”,这类人更容易获批。
近两年,本地准证一直在收紧 ,但是PR获批人数却一年比一年高。看似是获批的人更多了,其实被刷下来的人增加得更多~ 申请人太多了,当局可选择的人也多,PR审核似乎还有隐形配额。
以最新公布的数据为例: 按年龄分:40岁以下人群占总体的87.8%; 按学历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体的81.3%; 按国籍分:亚洲国家占总体的92%。

图源:population.gov
2)PR审核看综合条件,有优势才容易获批!
学历、月薪、年龄、在新加坡的时长,经济贡献和社会融入情况都是考察条件。优势少,获批率就小。优势又多又大,获批率更高。

图源:网络
3)没有报备进步更容易被拒。
审核时间长达十几个月,说明申请人有可取之处,但还是有点犹豫。如果此时提交“涨薪”、“新证书”等进步证明,很大概率会获批。
相反,如果一直没有动静。当局经过再三考虑,会选择更优秀的人。
4)没有突出优势,导致白忙活一场!
有些申请人被拒得很冤!他们条件还可以,但没有重点突出或资料不齐全/错添,还有的是没找到自己的优势,导致在众多申请人中不突出。
无论是哪种原因错失PR,都很可惜啊!

图源:网络
如果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行,找专业人士是最快速,最稳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