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知情人士爆料称,中国领先的短视频平台要求新加坡总部的中国籍员工向中国税务部门申报收入并缴纳相关税款,否则将无法兑现占其薪酬重要比例的股票期权。

图源:FACEBOOK
要求中国籍员工向中国报税
近日,在新加坡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中国籍员工收到内部备忘录,被公司要求向中国税务机关报告收入并纳税。对于2025年8月31日之前不申报的员工,会被限制期权回购,据估算将有超多1000名员工可能受其影响。
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强全球税收计划的执行,对中国公民境外收入监管更为严格。2017年,中国加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合作。字节跳动为确保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税务合规性,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不得不出此下策。
新加坡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各类中国公司都在严格按照中国法律,在境外取得的收入应向中国申报,一些大企业也会要求中国籍员工向中国报税。

图源:档案图库
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规定,中国居民从海外取得的收入,如已在境外为这笔收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那么在中国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用这笔收入在境外已缴纳的税款抵减在中国需要缴纳的税款。
如果海外交税额低于中国应缴税额,那么按照中国税法需要补交,如果高于则不退还。中国在2020年发布的税务公告指出,“中国居民”指的是在中国有住所,或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183天的个人。
前述知情人士指出,实际情况是并非每家公司都强制规定需要向中国主动报税,但中国2018年正式加入经合组织共同报告标准启动金融信息交换,中国税务机关可以获取中国税务居民在全球100多个税务管辖区的境外涉税信息。
海外高收入员工或将面临补税风险

事实上,中国与海外很多国家都存在税务差异。目前,中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分级税制,最高税率45%;而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率为15%-24%(依实际居住天数是否超183天而定),税收差异最高达2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新加坡和中国早已签署了税务协定,原则上中国公民不用双重缴税,在扣除公民在新加坡已缴纳税务数额后,应向国内补缴个人所得税超出在新加坡纳税的部分。
不过很多中国企业会对海外员工进行税务补贴。例如中国最大短视频平台将向受影响的员工提供最多两年的补贴,但未说明是否足以弥补税收差异带来的损失。

图源:档案图库
因此,该公司员工如果向中国报税的话,可能会对他们在新加坡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首先在薪酬财务规划方面,中国和新加坡税率存在差异,员工向中国报税需补缴税款的可能性很大,这将影响实际收入,对依赖股票期权的员工来说,若不按时报税,则限制期权回购的影响较大。
此外,部分员工可能会因税务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对工作产生不满或焦虑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如果员工认为税收政策对自身利益损害较大,可能会重新考虑在新加坡的工作安排,甚至离职寻找其他更有利的职业机会,影响团队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
在生活压力方面,由于可能需要补缴税款,可支配收入减少,在新加坡高物价的环境下,可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消费支出,降低生活质量。如在租房、购物、娱乐等方面更加节俭,影响生活舒适度和消费体验。
不仅如此,在经济上的变化可能使员工在社交活动中有所顾虑,减少参与社交聚会等活动的频率。同时,对未来财务状况的担忧以及适应新税收政策的压力,可能给员工带来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影响生活幸福感。同时,税收政策的变化可能使一些员工重新评估在新加坡的长期生活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