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avind Madabhushi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四年级学生
实践出真知,行动见真章
问 Aravind Madabhushi 最喜欢医学的哪一部分,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临床实践。”
他进一步解释道:“虽然阅读研究论文让我受益匪浅,但我更偏爱手术和动手操作。外科医生们常称之为‘即时满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解决问题并立即改善患者的生活时,那种看到切实结果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与纵向研究相比。”
这位24岁的学生在分享中提到,自己以效率为傲,也乐于追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与努力相符的结果。
迟来相遇,缘分使然
与人们的预期不同,Aravind 并没有在早年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对医学的兴趣是在国民服役 (National Service) 后才被点燃的。当时他的一些好友选择推迟服役时间,提前进入医学院。他微笑着坦言:“我和医学的相遇来得比较晚。在国民服役后,我决定尝试在医院进行见习,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然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一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医院见习变得几乎不可能,但经过 Aravind 的一番努力,他最终在一家医院的商务办公室找到了一份全职客户服务工作,负责为患者提交保险和账单索赔。
“与保险公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协商支付方案,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在人们最脆弱的时刻帮助他们——而不仅仅是通过临床手段。”他回忆道。这段医院经历也坚定了他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医学的决心。
温暖的同行,“沉默”的导师
尽管医学课程繁重且紧张,Aravind 从医学界的强大支持网络中找到了慰藉。学长学姐们主动伸出援手,为学弟学妹们准备讲座和辅导课。“我们的学长学姐会为我们准备讲座和辅导课。五年级的学长每月都会为我们上课,随着考试临近,课程频率也会增加。”他说道。这种温暖的互助氛围深深触动了 Aravind,促使他在二年级时也开始指导自己的学弟学妹,将这份支持传递下去。

▲Aravind 的临床小组成员们——这群伙伴每天陪伴在他身边,分享这段旅程中的高潮、挑战与欢笑。
Aravind 将协作学习案例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ases)、模拟器课程和解剖学课程列为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最难忘和有趣的课程之一。他分享道:“在临床前阶段,我们会进行协作学习案例小组合作(《MD1140:健康与疾病中的身体系统基础I》,以及《MD2140:健康与疾病中的身体系统II》),通过协作解决问题。这不仅互动性强且充满乐趣,还让我们相互学习,拓宽视野。”
另一方面,模拟器课程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建立信心,掌握插管或采血等医疗程序。“当然,一年级的解剖学课程也很难忘。我们得以直接从尸体——我们的‘沉默’导师——身上学习,这些尸体是捐赠给科学用于解剖的。”他微笑道。
Aravind 还在一、二年级时把握机会与其他医学、护理和药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参与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独特项目——纵向患者体验 (Longitudinal Patient Experience),该项目自2023年起已更新并整合到最新的通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专业共同教育课程 (NUS Common Curriculum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中。通过跨学科合作——团队从诊断、治疗到随访全程跟踪患者的经历——Aravind 因此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理解了新加坡医疗系统中的有效合作,并对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多样角色和贡献有了更深的认识。
眼光长远,志向高远
对于那些考虑踏上医学之路的人,Aravind 建议他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选择。“你需要清楚自己将面对什么。深入调研,与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医疗专业人士交流,汲取多方面的智慧。毕竟,医学是一条需要长期投入的道路。如果你能在每个阶段都看到自己茁壮成长的潜力,那就无需畏惧选择医学。”他娓娓道来,语气中充满坚定与鼓励。

▲Aravind 在2022年校际运动会医学 Trug 比赛中表现出色,以充沛的精力和技巧担任中场位置!
他提醒道,初级医生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被推向极限。“你需要做好准备,在压力或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表现出色。”他坚定地说。为了确保自己不会精疲力竭,Aravind 通过享受独处时光、与医学院的朋友聚会以及多运动来减压。“自从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以来,我开始涉足更多类型的运动。过去两年,我为 NUS 橄榄球队打接触式橄榄球,同时也在尤索夫宿舍 (Eusoff Hall) 打触式橄榄球。今年,我还解锁了一项新技能——网球!”他兴奋地说道。
传递温暖,初心不改
Aravind 将父母视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影响者,并将家庭排在第一位。他感谢母亲培养了他对志愿服务的兴趣。事实上,正是他的母亲在疫情期间动员全家为一个名为 It's Raining Raincoats 的非营利组织做志愿者,为新加坡的移民工人社区提供实用物品并组织活动。“我母亲教会了我同理心的价值,并示范了如何帮助他人,以及如何表达对周围人的爱与关怀。”他回忆道。

▲Aravind(中间)与弟弟 Anirudh(左)和母亲 Anu(右)一起,将自行车租赁公司废弃的共享单车重新喷漆粉刷,供移民工人使用。
回顾过去,Aravind 认为,是在进入大学后他的志愿服务目标才更加明确,志愿活动也变得更加有目的性。志愿服务在中学时期更像是一种课外活动,但国民服役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
他分享道:“志愿服务让我明白自己有多幸运,能够利用这些机会,并激励我回馈社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遇到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也帮助我在旅程中成长,我们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一起进步。”
心声共鸣,情感共振
Aravind 还曾作为SIGNapse项目的导师,向其他医疗专业学生教授手语基础知识。该项目由一群来自医学、护理、药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运营,他们也认为手语是一项很好的技能,可以学习并用以和患者互动。随后,他们决定自己担任导师将所学回馈给更多人。
“我第一次接触手语是在一家餐厅工作时,看到一位聋哑顾客努力表达需求。我的经理用手语与他交流,看到顾客被理解时的笑容让我深受感动。受那一刻的启发,我也想为他人做同样的事。”他分享道。
提升社区,共建共享
作为 Camp Simba 的项目总监和秘书-财务主管,Aravind 帮助领导了2022年和2023年的这一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学生联合举办的为期3天2夜的年度儿童夏令营,为那些家庭成员受癌症影响的孩子们提供服务。
他反思道:“在疫情限制解除后组织第一次夏令营充满挑战,但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举办过夜活动,这促使参与者有更深的反思。夏令营后的参与者和家长反馈非常积极。看到辅导员和孩子们在夏令营后继续保持联系,许多孩子甚至成为好朋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Aravind(第一排右四)与夏令营参与者及 Camp Simba 2024委员会成员合影。
为世界付出,为生命守护
2023年,作为第75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Aravind 还带领40名一、二年级医学生参与了“萨拜计划”(Project Sa’Bai)。这是一项海外课外拓展医疗志愿项目,为柬埔寨金边的村民和农村学校儿童组织了四次健康筛查。
回顾最深刻的教训,Aravind 说道:“在新加坡长大,我们往往把医疗系统视为理所当然,但在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医疗资源的获取障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转诊病例因经济原因拒绝医疗护理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令人心碎,我们尤其不忍心看见年幼的孩子有这样的遭遇。”由于自己拥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Aravind 强烈认为孩子们不应因缺乏医疗资源而遭受健康问题。

▲Aravind 与“萨拜计划”的队友们以及柬埔寨金边的孩子们一起分享笑容与欢笑,玩球互动。
全面福祉,身心兼顾
Aravind 的各种医疗志愿服务经历,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对富有同理心的医学生们的重要性。
他沉思道:“即使两名患者患有相同的疾病,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治疗。这坚定了我未来成为医生后,将每位患者视为独特个体的决心。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目标和需求,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变得更好。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最终医学不仅仅是改善身体,更是提升他们的整体幸福。”
在四年级结束后,Aravind 计划在越南进行为期三周的海外医院实习,希望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以及在不同国家工作的宝贵经历。“我希望这能拓宽我的视野,并最终在向海外医疗同行学习后,将良好的临床实践带回新加坡。”他分享道。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宿舍队长,Aravind(后排左一)组织了一次宿舍范围的聚会活动,吸引了包括各年级学生在内的50多名参与者,宿舍导师 Low Cheng Hock 教授(第三排左二)、Satish L Ramapatna 教授(第一排左四)以及副教授 Derrick Lian 医生(第二排左五)也参加了活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网友发布的原创贴文版权归原作者,默认授权给新加坡眼包括app在内的各平台署名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