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5波新冠疫情峰值好像终于快过去了。
从数据上来看,新增病例7日动线已经大幅下降,现存住院患者也在减少。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但是新冠刚要走,新的危机又来了!
新加坡的骨痛热病例或暴增10倍,全岛学校紧急行动;
1天多1例猴痘,累计11例全部都是男性,世卫组织干事终于发话:减少男男性行为吧!

(图源:雅虎新闻)
骨痛热高峰期,9人死亡!
学校急发80万支防蚊液
新加坡现在处于多种流行病夹击的状态:新冠、猴痘,还有骨痛热症!

根据环境局和淡马锡基金会(7月28日)发的联合文告:
新加坡正面临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现在正是高峰期,将会发出80万瓶防蚊液给学生!

(截图:环境局)
截至上周六7月23日,今年已累计2万1350起病例,远超过去年全年的5258起。
去年全年5258例,而今年7个月就达到2万1350起病例,照这个趋势下去,新加坡今年骨痛热病例或是去年的10倍!

(红色高风险、黄色中风险区域)
最近来看,病例数还在持续增长,新加坡上周通报1062例新的骨痛热病例,比前一周多了142例。
更可怕的是,每年6月至10月是新加坡骨痛热症高峰期,目前还处于初期。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骨痛热症已经让新加坡累计9人病死,必须引起重视!

死者中还包括名人,曾担任新加坡国家少年队保龄球教练的许老,今年73岁。
7月15日那天,突然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当天就去了医院看诊,随后发现感染了骨痛热症。

此后他住院治疗。
没想到住院第5天开始,许老的病情突然迅速恶化。
先是他的血压大跌,紧接着肝脏、肾脏都接连曝出问题,无法运作。最后到了需要用上生命维持机来续命,还是无力回天。

得过骨痛热症的人描述,症状有时候比新冠还难受, 包括发烧、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呕吐、感觉恶心、容易淤血,以及鼻子和牙龈出血。
我们都知道,骨痛热症又叫登革热,主要是由伊蚊传播。
所以全岛的学生,包括教育部幼儿园、公立小学、中学的学生都会陆续收到一瓶30毫升含避蚊胺(DEET)的防蚊液,和防蚊宣传单。

(宣传册)
交通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今天上午走访培童小学, 亲自向学生派发防蚊液和传单,并且对媒体公布了发放计划。
这让人想起马部长本人,就曾经因为感染骨痛热症而住院。

(图源:Asiaone)
他说,专家研究过伊蚊通常在白天时很活跃,而小朋友每天在学校至少半天,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应该为他们涂抹防蚊液。
环境局也指出今年二季度,新加坡全岛发现约6300个蚊子滋生处,比第一季增加25%。

很多网友都反映,最近新加坡的环境卫生确实没有以前好了,而环境不好尤其是多积水,就会滋生蚊虫。
希望大家都从自己做起,把自家、阳台、院子的积水清理一下。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
减少男男之间的性行为
最近另一个让新加坡困扰的疫情是“猴痘”。
截止27日汇报,新加坡1个月累计出现11例,皆为男性,并且这几天是以每天1例的速度产生。

(猴痘病毒)
【第1例】6月21日确诊:42岁英国籍男子输入病例
【第2例】7月5日确诊:45岁马来西亚男子本土病例
【第3例】7月6日确诊:36岁印度籍男子美国入境
【第4例】7月6日确诊:30岁印度籍男子从德国入境
【第5例】7月12日确诊:41岁的新加坡男子本土病例
【第6例】7月13日确诊:48岁英国籍男子本土病例
【第7例】7月23日确诊:46岁爱沙尼亚籍男子从伦敦入境
【第8例】7月24日确诊:31岁菲律宾籍男子本土病例
【第9例】7月24日确诊:26岁新加坡籍男子本土病例
【第10例】7月24日确诊:26岁中国台湾男子本土病例
【第11例】7月26日确诊:32岁的新加坡籍男子本土病例
一开始官方对于猴痘传播途径还说的比较隐晦,但是最近越来越多患者身份和症状,指向的群体比较明确了。
世界卫生组织7月23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星期三(7月2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受病毒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即男男性行为者限制他们的性伴侣人数!

(示意图:卫报)
谭德塞对记者说,他认为防止感染的最佳方法就是“降低接触风险”。
“对于男男性行为者而言,目前能做到的预防,包括减少性伴侣数量、重新考虑与新伴侣的性行为、与任何新伴侣交换联络方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后续追踪。”
这样的描述已经相当直白了,全球激增的病例,不得不让世界卫生组织把话说清楚。
目前78个国家向世卫组织通报超过1万8000起猴痘病例,其中70%在欧洲,25%在美洲。
这里面还包括了五人死亡,约10%确诊者需住院治疗。

BBC健康与科学事务记者加拉格尔(James Gallagher)曾经说过: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猴痘,但确诊病例目前大部分集中在男同性恋和双性恋者人群中。
涉及特殊群体的时候,猴痘这个疾病就被蒙上了一层其他的颜色。
一些同性恋非法的国家可能会有“疾病歧视”,能否阻止猴痘有来自病毒的挑战,也有来自社会和文化的挑战。
大家别忘了,新加坡《刑法》第377A条还没废除, 这个承袭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法律,规定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违法,最高可处2年有期徒刑。
(不过此条文近年来鲜少用于裁决)

(新加坡LGBT平权粉红点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似乎也是纠结了一番决定这样建议, 说出主要传播群体不是因为歧视,而是为了让防疫聚焦,让疫苗和防疫信息可以集中于风险最大的人群。
新加坡目前也是对男同群体做出了健康建议,未打算大规模使用猴痘疫苗。
“之前没感染的都中招了”
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得新冠?
这一轮新加坡的新冠疫情产生无数新感染者,用网友的话说:
“之前没感染的都中招了”

【上一次】如果你的朋友还没有感染新冠,只能说明一件事,你根本没朋友
【这一次】如果你自己还没感染新冠,说明你没朋友 ——
因为朋友全部都感染了,最后一个孤岛也沦陷,你也不能幸免。
有很多人表示身边接二连三已经好几个人确诊,最后终于轮到自己。
这次有不少人ART自测呈阳性后, 就自我隔离没有报备,甚至都没有去诊所。
大部分确诊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感染的,病毒无孔不入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在新加坡没感染过新冠都快成“异类”了。

(图源:彭博社)
那么会不会有人在新加坡的5波疫情中都没感染过呢,肯定有!
《海峡时报》最近有篇文章引述《纽约时报》,称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感染新冠,为什么?

(截图:海峡时报)
一些美国重症监护室医生,经过这几年看过太多生死,发现新冠的随机性很大:
有些没有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年轻人会得重病,而他的配偶和孩子却“没事”,症状轻微只需在家康复。
【1】 超过100对“不协调夫妻”
据报道,圣保罗大学遗传学教授Mayana Zatz一直在研究这件事。

她注意到这一点最早是2020年2月,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她好几个星期没见到一个邻居,碰到他妻子才得知他感染新冠在家休息,有发高烧、咳嗽和类似流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