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耳闻台湾是亲子游的热门地,但我们不知为何拖了这些年,直到今年三月才得以成行。去之前的那个星期,我特地重读了白先勇先生的那本《台北人》:纵然书中人物无不沉浸在对往昔生活的迷恋之中,但每当我看到“逛西门町、看绍兴戏,坐在三六九里吃桂花汤团”、“仁爱路五段”之类的字眼,总会心生出对台北的无限向往。
台北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地方的影子:市中心主干大道上闪烁的霓虹灯、静立的梧桐树和精致的大楼,令我有回到上海的错觉;拐进路边小巷,矮旧的老房子和杂货店,又很像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江浙城市;西门町那带则留着浓浓的日系风格,华灯初上时宛若小东京——这所有的影子相互重叠、交叉渲染,竟造就了如今这座独一无二、充满生活气息的台北城。

(从酒店房间看到的台北景观)
此次我们只安排了一周的行程,确切地说只有五个整天的时间,虽来不及去台中或垦丁游玩,却已足够我们从多个角度探索台北及其周边地区。民国控如我,小清新如我,资深吃货如我,都能在台北找到合适的路线;而且,能顺带将亲子活动融入其中,皆大欢喜。
台北 | 遛娃记
到达台北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便直奔大名鼎鼎的诚品书店,作为台北遛娃的第一站。听说诚品的童书部有关于中华历史、文化和教养的台湾本土绘本,很值得扛几斤回来;但当天我仔仔细细找了很久,却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反而看到很多外国经典童书的译本。最后,我只选了一本《我的故宫欣赏书》,V宝自己选了一本《偷偷看一眼动物园》,收入囊中。
台北动物园和猫空缆车也是热门的亲子游打卡点。相比于新加坡动物园的小而精致,台北动物园属于大而空旷,动物品种不算丰富。很多小朋友喜欢乘坐猫空缆车,有趣又刺激,部分路段确实有点惊险,全程的景观也称得上赏心悦目,很适合不常坐缆车的家庭。可惜我们之前在圣淘沙附近住了好几年,出门分分钟能坐花芭山的缆车,于是猫空缆车的新奇感又少了三分。

到达猫空站,吃一顿茶叶入菜的特色午餐,将窗外山坡上各种层次的绿意尽收眼底。
台北另一个著名的遛娃景点便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基本属于每个家庭带娃必去之处。去之前,我特地与娃们一起阅读了《我的故宫欣赏书》,让她们先对中华文物有个概念。
去台北故宫的那天,阴雨连绵,典型的台北天气。站在大门口抬头看,孙博士的“天下为公”赫然入目,不禁思绪万千。

台北故宫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无奈当天院内人山人海,各个场馆也只能走马观花;倒是B1楼的儿童学艺中心给了我们小惊喜:这里浓缩了台北故宫的精华,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将馆内的几大镇馆之宝重新展示。比如:
我也来当把小皇帝,盖个印章:

将古代名画中的元素用积木呈现,再让孩子们发挥创意、重新拼搭:

墙上挂着一整幅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上方还有专为儿童做的注解。小艺术家V宝十分投入地搭起同主题积木,尽情描绘她自己心中的清明上河图。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闻闻鼻烟壶,摸摸迷你版的翠玉白菜。台北故宫还以院内的热门文物和古代名画里的动物为角色,重新设计,制作了一部好莱坞风格的动画片在此播放。这个儿童学艺中心设计得可谓十分用心了,两宝玩得不愿离开,遛娃待个大半天亦毫无压力。
从台北故宫出来,几分钟的车程便能到士林官邸。其实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官邸的园林极其普通,蒋宋故居更是朴素到令人讶异,但娃娃们喜欢在这个大园林里逛著。雨过天晴的午后,整个园林湿漉漉得犹如画迹未干的泼墨作品。忽然在转角处遇见一个池塘,水面覆满落叶;岸上站着一只神似鸳鸯的鸟儿,正奋力拉着刚在泥土里找到的美食。就这样一个颇具古诗意境的画面,娃儿们看了很久,可见孩童们总能捕捉到大人们忽略的有趣瞬间。

台北近郊 | 怀旧小清新
其实我们的遛娃活动贯穿了整个台湾行程。本次行前做攻略,我在“是去宜兰农场喂动物,还是去九份十分放天灯”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最终因为司机建议“去宜兰最好能住上一晚”而放弃了宜兰,选择了九份——一条著名的怀旧路线。
去之前只知道九份依山面海,是《悲情城市》和《千与千寻》的拍摄地,却不知去九份要开过那么多盘旋的山路。途经的一些景点——黄金瀑布、黄金博物馆——听起来乏味无趣,身临其境时却也能感到一番趣味。

这黄金瀑布在春日艳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黄金博物馆在入口处毫无亮点,然而,等我们爬上一段石阶、正琢磨着要放弃时,却忽然看到一片山顶花园,被四周层层叠叠的翠绿山景包围着——顿时颇有误入桃花源的惊喜感。

阳春三月,正值樱花浪漫时,我们便顺便赏了把樱。

娃们在矿车的小站台玩耍。下图是否有点像台湾校园青春片的剧照?

下山时看到一个供小孩淘“金”的地方,本是一项让游客掏腰包的活动,但V宝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于是,两位小公主卖力地干起炼金工人的活儿,一锤二磨三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金粉(铜末)到手了


到了九份老街,真的与其他商业老街没有区别……连拥挤的程度都十分相似。

都说九份的芋圆美味,我们还特地去品尝了最有名的“赖阿婆芋圆”。但口味这种事确实见仁见智,芋圆虽好,我却开始想念家乡的黑芝麻汤圆和上海的酒酿小圆子。

午饭的餐厅和菜式乏善可陈,海景却是一流的。这一眼,道尽了九份的美。

站在餐厅的大露台上,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妹茶楼,因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在此取景而闻名。看过一张同样角度的在夜晚拍摄的照片,茶楼上的灯笼齐齐点亮,红彤彤一片,映衬著那深蓝的夜幕,魔幻得令人震撼。

一回头,发现旁边有一家名为“戏梦人生”的茶饭馆。那虚幻的店名、夸张的广告牌、满墙的好莱坞老电影剧照,很像香港老片里的场景,又有点黑色幽默。若再看一眼,似乎也会在某一瞬间困惑,人生是否真的如戏梦一场。

宝宝们对去十分放天灯的环节期待已久,但到达之后,却发现十分的铁轨被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挤得水泄不通。尽管如此,V宝和我还是认真地在天灯上写下了祈福的话,并与家人顺利地放了一回天灯。幸好,拥挤喧嚣的人潮和过度商业化的氛围,没有妨碍V宝享受这个仪式感满满的活动。

自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获成功,电影里柯震东和陈妍希放天灯的场景就带火了十分;原本台湾人喜欢去放天灯的平溪反而变得无人问津。


娃儿们又在平溪饶有兴致地看别人放灯。远处缓缓驶来的火车,铁轨上不紧不慢放灯祈福的少女们,这颇有意境的场景,我们却意外地在平溪捕捉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