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去台北,我和孩子这样玩~

2018年05月11日   •   2万次阅读

(满墙的获奖证书和勋章)

(茶叶虾)

(排骨酥)

中午时分餐厅人山人海;因之前订了位,加上侍者的服务周到,并没有等太久。菜式倒没有太大的惊喜,总体口味偏清淡,茶叶的调味为菜肴增加了一丝清新,略有特色,是去动物园遛娃时顺带就餐的好选择,但没有特地慕名前来的必要。

台湾牛肉面 | 代表餐厅:永康牛肉面 vs. 故宫晶华

台湾牛肉面在台湾美食中的地位举足重轻,相当于辣椒蟹之于新加坡、烤鸭之于北京。光在台北,就有永康牛肉面、林东芳、老张、良品等几大著名品牌。我们去永康街觅食时,特地去了永康牛肉面一探究竟。中午十二点多,店前已排起夸张的长龙。

幸好等位不算久,大概10多分钟就能进店。环境自然是简陋的,因孩子不能吃辣的缘故,我和老人小孩都点了清汤面,VC爸则点了浓汤的牛腩面。的确是汤汁香滑肉大块,但不知为何,我就是无法get到这牛肉面的美味,感觉家乡W城随便一家面馆的牛肉面都能分分钟秒杀它

后来我们去逛台北故宫时,在旁边的故宫晶华吃了他们家著名的鸳鸯牛肉面,也再一次验证了我对台湾牛肉面无感的事实。

不过,故宫晶华是家精致的粤菜馆,环境清雅,菜式巧妙融合了台北故宫的文艺气息,一些镇馆之宝如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都被搬上餐桌,且做得惟妙惟肖,很有意思。带娃来故宫的时候可以顺带打卡,是个午餐地的好选择。

台湾小吃 | 代表餐厅:鼎泰丰、夜市

路过台北永康街,路口鼎泰丰总店的大名如雷贯耳,资深吃货都免不了来朝拜一番。虽然我早知鼎泰丰总店的受欢迎程度,但当天还是被它门口庞大的等位人群震惊了

等位大军中有超多日本游客,门口的服务生小姑娘娴熟地运用中文、英文和日文轮番报位,场面堪称经典。

我们之后总算在非高峰时段吃到了士林地区的一家鼎泰丰。都说台北的鼎泰丰比新加坡的段位要高,但我完全吃不出任何区别!只知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永康街是条神奇的美食街,如果仔细逛,能搜罗出一大堆好吃的。小巷弄里随便一家不起眼的小餐厅都可能是隐秘的百年老店,时常有明星光顾,墙上贴满了店主与名人们的合影。我们午饭吃得太饱,便找了家冰店吃台湾特色的芒果冰,娃娃们自然很喜欢。(但在台湾吃冰很容易吃坏肚子,家长们还需谨慎选择。)

找了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带娃逛夜市。流光溢彩的夜市,是台北饮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很多夜市小吃更是进了米其林的必比登美食清单。然而我们终究还是没有在人潮汹涌的夜市中坐下来品尝美食,只是走马观花逛了一圈,买了点水果,让小孩看了看热闹。

记得曾读到一句有趣的话:“为什么要在忠孝东路走九遍?那是因为在台北吃得太撑了啊!”实在是台北美食之旅的最佳注解

听过太多关于台北美食的传说,但几天逛吃下来,体验有好有坏,倒是揭开了被神化的台北美食的神秘面纱。口味是种奇妙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很多时候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生在世,找到自己爱吃的就好。

在台北时还见到一位久违的友人,2005年在哈佛东京会议上认识的台湾女生。认识十多年,奇迹般地一直保持着联系(其实应该感谢如今发达的社交网络),期间她在美国一直读到博士,而我从纽约、上海一直搬家到新加坡,如今得以在台北相聚,居然只是第二次见她。友人很有心,特地跑到佳德总店买了一盒凤梨酥赠我;作为凤梨酥爱好者,当天回到酒店就打开来尝了一块——酥软香滑,甜而不腻,口感惊艳,秒杀了新加坡的凤梨酥。后来在西门町买到的绿豆糕也是清新可口,似小时候的味道。原来台北的零食糕点真如传闻的那般美味,我们特地多买了几盒带回来作伴手礼。

综上,便是我们感受到的台北三月。温泉、美食、山景、民国风景点,以及那所有细微的快乐,组成了我们心中那个文艺范儿又小清新的台北。

后会有期。

( 文:紫藤夫人)

上一页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