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去台北,我和孩子這樣玩~

2018年05月11日   •   2萬次閱讀

(滿牆的獲獎證書和勳章)

(茶葉蝦)

(排骨酥)

中午時分餐廳人山人海;因之前訂了位,加上侍者的服務周到,並沒有等太久。菜式倒沒有太大的驚喜,總體口味偏清淡,茶葉的調味為菜肴增加了一絲清新,略有特色,是去動物園遛娃時順帶就餐的好選擇,但沒有特地慕名前來的必要。

台灣牛肉麵 | 代表餐廳:永康牛肉麵 vs. 故宮晶華

台灣牛肉麵在台灣美食中的地位舉足重輕,相當於辣椒蟹之於新加坡、烤鴨之於北京。光在台北,就有永康牛肉麵、林東芳、老張、良品等幾大著名品牌。我們去永康街覓食時,特地去了永康牛肉麵一探究竟。中午十二點多,店前已排起誇張的長龍。

幸好等位不算久,大概10多分鐘就能進店。環境自然是簡陋的,因孩子不能吃辣的緣故,我和老人小孩都點了清湯麵,VC爸則點了濃湯的牛腩面。的確是湯汁香滑肉大塊,但不知為何,我就是無法get到這牛肉麵的美味,感覺家鄉W城隨便一家麵館的牛肉麵都能分分鐘秒殺它

後來我們去逛台北故宮時,在旁邊的故宮晶華吃了他們家著名的鴛鴦牛肉麵,也再一次驗證了我對台灣牛肉麵無感的事實。

不過,故宮晶華是家精緻的粵菜館,環境清雅,菜式巧妙融合了台北故宮的文藝氣息,一些鎮館之寶如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都被搬上餐桌,且做得惟妙惟肖,很有意思。帶娃來故宮的時候可以順帶打卡,是個午餐地的好選擇。

台灣小吃 | 代表餐廳:鼎泰豐、夜市

路過台北永康街,路口鼎泰豐總店的大名如雷貫耳,資深吃貨都免不了來朝拜一番。雖然我早知鼎泰豐總店的受歡迎程度,但當天還是被它門口龐大的等位人群震驚了

等位大軍中有超多日本遊客,門口的服務生小姑娘嫻熟地運用中文、英文和日文輪番報位,場面堪稱經典。

我們之後總算在非尖峰時段吃到了士林地區的一家鼎泰豐。都說台北的鼎泰豐比新加坡的段位要高,但我完全吃不出任何區別!只知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永康街是條神奇的美食街,如果仔細逛,能搜羅出一大堆好吃的。小巷弄里隨便一家不起眼的小餐廳都可能是隱秘的百年老店,時常有明星光顧,牆上貼滿了店主與名人們的合影。我們午飯吃得太飽,便找了家冰店吃台灣特色的芒果冰,娃娃們自然很喜歡。(但在台灣吃冰很容易吃壞肚子,家長們還需謹慎選擇。)

找了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帶娃逛夜市。流光溢彩的夜市,是台北飲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很多夜市小吃更是進了米其林的必比登美食清單。然而我們終究還是沒有在人潮洶湧的夜市中坐下來品嘗美食,只是走馬觀花逛了一圈,買了點水果,讓小孩看了看熱鬧。

記得曾讀到一句有趣的話:「為什麼要在忠孝東路走九遍?那是因為在台北吃得太撐了啊!」實在是台北美食之旅的最佳註解

聽過太多關於台北美食的傳說,但幾天逛吃下來,體驗有好有壞,倒是揭開了被神化的台北美食的神秘面紗。口味是種奇妙的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很多時候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生在世,找到自己愛吃的就好。

在台北時還見到一位久違的友人,2005年在哈佛東京會議上認識的台灣女生。認識十多年,奇蹟般地一直保持著聯繫(其實應該感謝如今發達的社交網絡),期間她在美國一直讀到博士,而我從紐約、上海一直搬家到新加坡,如今得以在台北相聚,居然只是第二次見她。友人很有心,特地跑到佳德總店買了一盒鳳梨酥贈我;作為鳳梨酥愛好者,當天回到酒店就打開來嘗了一塊——酥軟香滑,甜而不膩,口感驚艷,秒殺了新加坡的鳳梨酥。後來在西門町買到的綠豆糕也是清新可口,似小時候的味道。原來台北的零食糕點真如傳聞的那般美味,我們特地多買了幾盒帶回來作伴手禮。

綜上,便是我們感受到的台北三月。溫泉、美食、山景、民國風景點,以及那所有細微的快樂,組成了我們心中那個文藝范兒又小清新的台北。

後會有期。

( 文:紫藤夫人)

上一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