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的航运延误情况在几周内增加了一倍以上,这也引发了消费价格的飙升。与此同时,货柜船的短缺和港口拥堵问题正预示著一场即将到来的供应链危机。
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Singapore 简称PSA)透露,他们正与航运公司紧密合作,以缓解这种干扰,并确保提前就船只的到达时间和数量进行有效沟通。PSA还指出,这种波动性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他们将继续提升码头的处理能力和智能技术水平。

图源:路透社
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面临的这些瓶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红海地区的动荡导致航线改变,以及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引起的连锁反应。
美国随意加征关税引发贸易动荡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实施新关税,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电池、钢铁和关键矿产等战略性行业。据白宫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今年内翻倍至100%,而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则将在明年从25%跃升至50%。
面对即将到来的贸易限制,中国出口商正急于采取措施。中国货柜的平均运价已经呈现上升趋势,在过去两个月内飙升了88%,以往这些货柜船会通过马六甲海峡等航线,并在新加坡等地停靠。

图源:CNA
不断增加的船舶数量也导致了港口的严重拥堵。目前,每艘船的平均停泊时间约为七天,远超此前的一到两天。截至目前,新加坡港口在本月已经接纳了大约1000艘船,而4月份仅为639艘。
数据平台Linerlytica的货柜航运市场分析师Tan Joo Hwa先生向CNA表示,港口拥堵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他说:“目前几乎没有足够的闲置产能来应对运量增加的需求。因此,港口用户可能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调整他们的货物运输计划和时间表。”
随着船只在海上的停留时间延长,出口国也正在面临者船舶和货柜设备短缺的问题。
红海改道导致“船舶聚集”
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简称MPA)在周四发布的声明中指出,由于船舶从红海区域改道,新加坡正面临船舶“聚集”的现象。声明中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好望角航线的变化打乱了全球主要港口的船舶抵达时间表,导致了所谓的‘船舶聚集’效应。自2024年初以来,新加坡的船舶抵达数量显著增加。”

图源:CNA
MPA表示,由于这一变化,货柜船在港口的等待时间将会更长,一些货柜航运公司为赶上下一个航行时间表,在新加坡卸下了更多的货柜,而且每艘船处理的货柜数量也有所上升。PSA还协助这些公司管理船上货柜的装载,以便快速卸货,并顺利前往下一个港口。
自2023年底以来,MPA一直在与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简称MOT)、PSA及其他行业参与者合作,来应对更多船舶的到来。PSA增加了人力和货柜处理能力,以缓解当前状况,例如重新启用吉宝码头的旧泊位和堆场,大士港的三个新泊位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投入使用,以支持现有的八个泊位。
当局指出,约三分之二的抵达新加坡的其他类型船只没有遭遇停泊延误,并强调该国的锚地目前并不拥挤。MPA和PSA正在与货柜航运公司和区域支线公司紧密合作,提供泊位可用性信息,并就到达时间提供建议,以减少停泊延误。
一路飙升的运输成本价
对于运输大型商品如汽车的货运代理来说,其运输成本已经上升了三倍。观察人士表示,这些增加的成本要么由货运代理吸收,要么转嫁给消费者。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货运代理公司Hermes Logistics的董事总经理Pelaris Cheng女士表示:“我们几乎没有空间来运输货物。我们不得不恳求运营商给我们一些空间,更不用说谈论价格了。”
她表示,船只“非常满,几乎没有空间容纳我们的货物”。由于中国货物的装载量过大,船只已经超出了吨位,留给其他货物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只能优先处理紧急的运输需求,并且价格是通常的三倍。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Lawrence Loh教授认为,新加坡的某些行业,尤其是那些生产消费电子产品或电动汽车等重型产品的制造业公司,可能会因供应链中断而遭受更严重的打击,电子商务公司也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销售大型家居用品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延误,而销售小件商品的企业可能不得不采取更昂贵的运输方式来确保及时交货。
兴业银行代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Barnabas Gan指出,持续的货柜紧张状况加上增长势头可能会对新加坡的通货膨胀产生上升压力。
Gan表示,尽管预计今年下半年价格将有所下降,但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食品和运输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下。此外,随着全球贸易活动在今年剩余时间的加速,大宗商品价格也可能开始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