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的航運延誤情況在幾周內增加了一倍以上,這也引發了消費價格的飆升。與此同時,貨櫃船的短缺和港口擁堵問題正預示著一場即將到來的供應鏈危機。
新加坡港務集團(PSA Singapore 簡稱PSA)透露,他們正與航運公司緊密合作,以緩解這種干擾,並確保提前就船隻的到達時間和數量進行有效溝通。PSA還指出,這種波動性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他們將繼續提升碼頭的處理能力和智能技術水平。

圖源:路透社
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面臨的這些瓶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紅海地區的動盪導致航線改變,以及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引起的連鎖反應。
美國隨意加征關稅引發貿易動盪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實施新關稅,主要針對電動汽車、電池、鋼鐵和關鍵礦產等戰略性行業。據白宮5月14日公布的數據來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今年內翻倍至100%,而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則將在明年從25%躍升至50%。
面對即將到來的貿易限制,中國出口商正急於採取措施。中國貨櫃的平均運價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在過去兩個月內飆升了88%,以往這些貨櫃船會通過馬六甲海峽等航線,並在新加坡等地停靠。

圖源:CNA
不斷增加的船舶數量也導致了港口的嚴重擁堵。目前,每艘船的平均停泊時間約為七天,遠超此前的一到兩天。截至目前,新加坡港口在本月已經接納了大約1000艘船,而4月份僅為639艘。
數據平台Linerlytica的貨櫃航運市場分析師Tan Joo Hwa先生向CNA表示,港口擁堵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他說:「目前幾乎沒有足夠的閒置產能來應對運量增加的需求。因此,港口用戶可能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調整他們的貨物運輸計劃和時間表。」
隨著船隻在海上的停留時間延長,出口國也正在面臨者船舶和貨櫃設備短缺的問題。
紅海改道導致「船舶聚集」
新加坡海事和港務局(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簡稱MPA)在周四發布的聲明中指出,由於船舶從紅海區域改道,新加坡正面臨船舶「聚集」的現象。聲明中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好望角航線的變化打亂了全球主要港口的船舶抵達時間表,導致了所謂的『船舶聚集』效應。自2024年初以來,新加坡的船舶抵達數量顯著增加。」

圖源:CNA
MPA表示,由於這一變化,貨櫃船在港口的等待時間將會更長,一些貨櫃航運公司為趕上下一個航行時間表,在新加坡卸下了更多的貨櫃,而且每艘船處理的貨櫃數量也有所上升。PSA還協助這些公司管理船上貨櫃的裝載,以便快速卸貨,並順利前往下一個港口。
自2023年底以來,MPA一直在與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簡稱MOT)、PSA及其他行業參與者合作,來應對更多船舶的到來。PSA增加了人力和貨櫃處理能力,以緩解當前狀況,例如重新啟用吉寶碼頭的舊泊位和堆場,大士港的三個新泊位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投入使用,以支持現有的八個泊位。
當局指出,約三分之二的抵達新加坡的其他類型船隻沒有遭遇停泊延誤,並強調該國的錨地目前並不擁擠。MPA和PSA正在與貨櫃航運公司和區域支線公司緊密合作,提供泊位可用性信息,並就到達時間提供建議,以減少停泊延誤。
一路飆升的運輸成本價
對於運輸大型商品如汽車的貨運代理來說,其運輸成本已經上升了三倍。觀察人士表示,這些增加的成本要麼由貨運代理吸收,要麼轉嫁給消費者。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貨運代理公司Hermes Logistics的董事總經理Pelaris Cheng女士表示:「我們幾乎沒有空間來運輸貨物。我們不得不懇求運營商給我們一些空間,更不用說談論價格了。」
她表示,船隻「非常滿,幾乎沒有空間容納我們的貨物」。由於中國貨物的裝載量過大,船隻已經超出了噸位,留給其他貨物的空間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只能優先處理緊急的運輸需求,並且價格是通常的三倍。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Lawrence Loh教授認為,新加坡的某些行業,尤其是那些生產消費電子產品或電動汽車等重型產品的製造業公司,可能會因供應鏈中斷而遭受更嚴重的打擊,電子商務公司也可能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銷售大型家居用品的企業可能會面臨延誤,而銷售小件商品的企業可能不得不採取更昂貴的運輸方式來確保及時交貨。
興業銀行代理集團首席經濟學家Barnabas Gan指出,持續的貨櫃緊張狀況加上增長勢頭可能會對新加坡的通貨膨脹產生上升壓力。
Gan表示,儘管預計今年下半年價格將有所下降,但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食品和運輸價格的上漲,尤其是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推動下。此外,隨著全球貿易活動在今年剩餘時間的加速,大宗商品價格也可能開始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