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祖耀先生是新加坡银行界的泰斗,大华银行第二代掌舵人,在2024年2月3日过世,享年95岁。
尚达曼总统2月3日在脸书发文说,黄祖耀对工作全情投入,具有新加坡银行界无人能及,对机遇的敏锐洞察力,也对雇员尽心尽责,让大华成为本区域领先的银行,还帮助我国建立金融中心。
黄祖耀出生于中国福建省金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仅七岁的黄祖耀随母亲去砂拉越古晋避难,与在古晋土生土长、并在当地经商立业的父亲黄庆昌团聚。
1949年,黄祖耀应父亲要求加入家庭贸易企业庆隆公司,当时他刚满20岁。规模不小的庆隆公司专门从事加工、包装及出口树胶、胡椒及硕莪粉等三种土产,他这一做就是将近10年。若不是他答应父亲去银行帮忙,他可能会在土产贸易界建立另一个王国。
他在29岁的时候,加入父亲黄庆昌创办的大华银行,31岁上任董事经理掌管业务。1974年他的父亲隐退,45岁的黄祖耀升任主席。2007年他卸任大华总裁职务,继续担任主席。2013年他卸任主席之位,任荣誉主席和顾问。
做为是本地银行业传奇人物,黄祖耀掌舵大华银行50多年。在商界,他以并购著称,见证新加坡银行业从最初的“战国七雄”演变到“三国鼎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短短15年里,运筹帷幄收购另四家新加坡银行,带领大华银行一跃成为本地三大银行之一。
他策划的最大收购,是在2001年击败具有政府背景的发展银行(星展银行(DBS)的前身),“友善”控制了华联银行(OUB)。
2015年,黄祖耀在与《联合早报》的访问中说:“与华联银行的合并过程是激动人心的。正如我常说的,在星展银行提出敌意收购之前,我从未想过大华银行会有机会与华联合并。但当我看到机会出现时,立即采取行动。”
果断捉住机遇,正是商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他说:“中国有句古话,机会可遇不可求,我所做的只是抓住外部环境创造的机遇;收购华联银行也是如此。”
收购华联银行体现了黄祖耀的果断和魄力。不过,黄祖耀最为轰动的收购还不是这一笔,而是1971年收购崇侨银行。当时,以资产、分行及员工数目,“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家族所控制的崇侨银行,规模比大华银行大得多。崇侨银行在西马设有13家分行,东马则有三家;大华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华侨银行和华联银行都已在马来西亚设立庞大的分行网。在收购崇侨银行之前,大华只是一家在新加坡的本土银行,要扩展出去,马来西亚是首选。
1970年挂牌上市后,大华银行实力大增;正当黄祖耀苦于无法在马来西亚找到立足点的时候,突然有卖家找上门来,而这位卖家就是崇侨银行其中的一位股东。
于是双方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商谈,结果,黄祖耀创下本地银行收购本地银行的空前壮举,这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收购。
在他的领导下,大华从一家只有一间分行的银行,发展成为遍布19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银行。
截至2023年9月30日,大华银行资产已增至5160亿新元,市值482亿新元,不仅是本地三大银行之一,也跻身世界顶级银行之列。
新加坡能有今天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黄祖耀这样的私人银行家、企业家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是所谓的富二代,但一点都不怠惰或贪图逸乐,反而在掌舵大华银行期间,让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一百倍。家族企业在他手上壮大的过程,恰好是新加坡建国初期,黄祖耀在相对宽松的政策下,凭借精准的眼光和商业手腕,在本地和区域持续展开收购银行计划,壮大事业版图,充分展现精明干练的银行家本色 。
根据《福布斯》统计,截至2月3日黄祖耀身家达72亿美元(97亿新元),去年在新加坡排名第八,全球排359位。
黄祖耀先生 ,在商业上,成就卓越,那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 ,他也是华社领袖 ,对商界、华社、甚至整个社会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黄祖耀先生长期有意识地,为本地中小企业和金融财经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身为华社领袖,他积极带领商界跨越多个挑战,谋取商界最大利益,也为国家的经贸实力打下越来越扎实的根基。
论财产,黄祖耀不是新加坡的首富,可是他在国家、商界和社会长期所享有的崇高地位,以及影响力之久、之巨,是其他富豪所望尘莫及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一直不忘企业家的社会角色,他领导商团和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等社团多年,出钱出力,一言九鼎,对凝聚华社发挥了重大作用。
出身中正中学的黄祖耀,从小接受的是华校教育,一生积极贡献本地华教与华社事务,包括长期支持中正和南洋初级学院等中正三校,以及福建会馆属校等。他对华社的投入,包括长期带头支持华社自助理事会的运作,为华社弱势者提供援助。
他在推广华族语言文化方面也是不遗余力。黄祖耀在2009年设立了黄氏基金,除了推广华族文化,也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时至今日,本地社区仍然受益于这项基金的援助项目。
黄祖耀在1970年至1980年担任南洋大学理事会主席。他对推广教育抱有极大热忱,他在担任南洋大学理事会主席期间,监督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艰巨过程。他曾在回顾中形容那是一段“苦闷时刻”。他亲自做了许多交流与游说工作,特别是对马国华社和南大毕业生,合并事件最终平稳过渡,完成历史任务。
之后,他也为国大理事会服务,直到2000年。
2004,黄祖耀年受委南洋理工大学(简称南大)名誉副校长之后,为南洋商学院设立了一项奖学金,资助修读金融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此外,大华银行也在2015年推出“黄祖耀未来领袖奖”(Wee Cho Yaw Future Leaders Award),资助南大和国大有需要的学生。
黄祖耀凭著对社区的贡献以及他所发挥的领导力,分别在1974年和2011年获颁国庆奖章中的公共服务星章和殊功勋章。
他于1979年成为首位担任东盟工商会主席的新加坡人。2017年,黄祖耀荣获“东盟商业奖”特别设立的“传承奖”,肯定了他对新加坡和东盟所做出的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 在2008年颁发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给黄祖耀,以表彰他在银行、教育,以及社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家庭方面,黄祖耀向来强调“家和万事兴”,几十年来在家族里建立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天全家四代成员都会在一起聚餐。为了方便家人之间的互动和往来,他还特地安排孩子们住得很近,甚至每家只隔一个篱笆,左邻右舍真正都是“自己人”,只为了维系与体现亲情的和睦。
在他掌舵期间,大华集团业务已经多元化了,触角遍及东南亚和中国。作为极少数持续成功的本地家族企业,黄祖耀有独到的经营和管理哲学,他把孩子分配去主管属下的不同行业,让各人发挥所长,也确保家族继续掌控商业王国。他生前常说,最理想的企业经营方式,是结合家族控制与外来高管的长处,让两者之间保持良好顺畅的平衡,家族负责制定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受薪高管则专注发挥管理专长。迄今为止,大华银行集团的表现,印证他视野与商业智慧的过人之处。
黄祖耀先生,虽然没有出生在新加坡,但他一生的事业和家庭都以新加坡为核心开展,并不断攀越高峰,大华银行更是道地的本土企业,以今日规模而言,它是新加坡私人企业在国际上的荣耀。黄祖耀把事业做大做强,既富裕了家族,也是新加坡这个国家的荣耀,这一成就值得本地其他私人企业看齐,也说明政府在企业监管方面,必须做到松紧适度,才能让企业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黄祖耀在积极进取,贯彻商道精神之余,也为国家的繁荣兴旺做出贡献。而他持续投入社会建设,不求回报,乃至承担历史任务,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