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携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等官员,去北京出席了冬奥,身体力行表示支持中国!

(图源:维文FB)
讲究“礼尚往来”中国也高规格地接待新加坡代表团。

(图源:新华社)
哈莉玛这一去,真的带回了不少好消息。 “逐步恢复双边旅行”
中国释出优待新加坡信号
我们都知道2月3日,4日连续两天因为新年积压病例,新加坡确诊数过万了~
但2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上面发了一段话。

(图源:第一财经)
摘自中国领导和哈莉玛总统开会时候的发言:
"在有效控制新冠的基础上,中国准备逐步恢复与新加坡的双向旅行,并为新加坡学生返回中国学习提供便利。我们希望我们双方共同致力于RCEP的有效实施,促进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图源:Facebook)
“中国准备逐步恢复与新加坡的双向旅行”,此话一出,外媒纷纷报道,看来中国是要“优待”新加坡了。
《部长说:中国准备恢复和新加坡的旅行,让学生返回》

别国的人民还是非常羡慕新加坡的,Facebook评论区下面充满了呼吁更多开放的留言: “好啦,我要去新加坡申请公民。”

“你好,其他的国际学生呢?”

“那么孟加拉的学生呢?”

虽然最近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表示, 只要中国没有新的措施来防止输入病例引发大规模传播,暂时不会调整其动态清零政策。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些, 等新加坡这波疫情峰值过去之后,等国内开完运动会之后, 中国将首先对新加坡开放不是没可能,几大信号已经释出

信号一:回应部长呼吁
这次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表态,也算是对之前新加坡诉求的一个回应。
去年年底,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候呼吁:

(图源:搜狐)
“希望当中国恢复更多国际航班时,新加坡会是中国最先达成协议的伙伴之一。”
不仅如此,“为加快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新中两国必须安全地恢复两国之间的航空连通。”

信号二:回国规定放宽
去年12月30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出了重磅通知,回国的规定竟然放宽了一些。
1)检测要求有变,打灭活疫苗/混打灭活跟非灭活疫苗的人,回国不需要再做血清IgM检测。
2)新冠确诊痊愈人员的观察期,从原本的3个月减到现在1个半月左右(6周)
3)起飞前的隔离闭环时间,从原本的14天减少到现在的7天。
这都让回国的流程变得容易一些,特别对于新冠康复者来说更加友好。

(图源:商业时报)
相比其他国家,这也是一次对新加坡的优待,例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的回国规定还是双检测+非必要不出行。
信号三:新航为冬奥包机
不久前,新航还官宣将从1月21日至3月16日间,每日为北京冬奥会开通包机服务。
在当时,新加坡交通部长易华仁表示,新航将通过开通奥运包机,使新加坡成为本地区人士参加冬奥会的交通枢纽。
北京冬奥会将是中新两国在疫情下增强人员往来的“良好机遇”。

(图源:央视新闻)
以上种种迹象都显示,未来中国一旦开放,新加坡有很大机会是第一批~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一年少了17万准证人士 新加坡严重缺人!
疫情带给新加坡的冲击是巨大的,政策也左右为难。
看来新加坡没办法“讨好”所有人,与新冠共存导致病例飙升让中国人才不安。
但保持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又让欧美人才觉得“束手束脚”。

(图源:路透社)
结果就是大量外籍人才离开新加坡,截止到去年2021年6月的数据,新加坡的人口降幅达到1950年以后的最大值,同比下降4.1%。
2020年6月:总人口569万,其中非居民(各种准证人士)164万。
2021年6月:总人口545万,其中非居民(各种准证人士)147万。也就是说不算PR,新加坡一年少了17万外籍准证人士。

如果不算学生和家属,仅外籍劳动力也减少了14.7万。

(以上图源:政府统计部门)
《新加坡人口萎缩,因为外国人离开》

(图源:bangkokpost)
除了出生率低的原因外,主要就是人口“出去得多,进来得少”,导致新加坡劳动力市场面临严重人员短缺。
1月份发布的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所有行业都有超过98000个职位空缺。
职位空缺与失业人员的比例从前一季度的163上升到每100人中有209个。

(图源:CNA)
这种短缺情况2022年将会持续,
NTUC LearningHub今年1月份对450名全职雇员和200名雇主进行的调查,超过60%的雇主表示他们正在招聘,然而却只有10%的人在找工作。
意味着职位空缺多,而应聘者少。
///
当疫情过去之后,你认为这些人才包括中国和欧美的人,他们还会“回流”吗?会重新回到新加坡吗?

(图源:Dentons)
远的不好说,新加坡如果能和中国恢复双边旅行,一定会让很多在新工作的人感觉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