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攜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等官員,去北京出席了冬奧,身體力行表示支持中國!

(圖源:維文FB)
講究「禮尚往來」中國也高規格地接待新加坡代表團。

(圖源:新華社)
哈莉瑪這一去,真的帶回了不少好消息。 「逐步恢復雙邊旅行」
中國釋出優待新加坡信號
我們都知道2月3日,4日連續兩天因為新年積壓病例,新加坡確診數過萬了~
但2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上面發了一段話。

(圖源:第一財經)
摘自中國領導和哈莉瑪總統開會時候的發言:
"在有效控制新冠的基礎上,中國準備逐步恢復與新加坡的雙向旅行,並為新加坡學生返回中國學習提供便利。我們希望我們雙方共同致力於RCEP的有效實施,促進更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


(圖源:Facebook)
「中國準備逐步恢復與新加坡的雙向旅行」,此話一出,外媒紛紛報道,看來中國是要「優待」新加坡了。
《部長說:中國準備恢復和新加坡的旅行,讓學生返回》

別國的人民還是非常羨慕新加坡的,Facebook評論區下面充滿了呼籲更多開放的留言: 「好啦,我要去新加坡申請公民。」

「你好,其他的國際學生呢?」

「那麼孟加拉的學生呢?」

雖然最近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吳尊友表示, 只要中國沒有新的措施來防止輸入病例引發大規模傳播,暫時不會調整其動態清零政策。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再放遠一些, 等新加坡這波疫情峰值過去之後,等國內開完運動會之後, 中國將首先對新加坡開放不是沒可能,幾大信號已經釋出

信號一:回應部長呼籲
這次領導人在會議上的表態,也算是對之前新加坡訴求的一個回應。
去年年底,新加坡外交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接受中國媒體記者採訪時候呼籲:

(圖源:搜狐)
「希望當中國恢復更多國際航班時,新加坡會是中國最先達成協議的夥伴之一。」
不僅如此,「為加快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新中兩國必須安全地恢復兩國之間的航空連通。」

信號二:回國規定放寬
去年12月30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發出了重磅通知,回國的規定竟然放寬了一些。
1)檢測要求有變,打滅活疫苗/混打滅活跟非滅活疫苗的人,回國不需要再做血清IgM檢測。
2)新冠確診痊癒人員的觀察期,從原本的3個月減到現在1個半月左右(6周)
3)起飛前的隔離閉環時間,從原本的14天減少到現在的7天。
這都讓回國的流程變得容易一些,特別對於新冠康復者來說更加友好。

(圖源:商業時報)
相比其他國家,這也是一次對新加坡的優待,例如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的回國規定還是雙檢測+非必要不出行。
信號三:新航為冬奧包機
不久前,新航還官宣將從1月21日至3月16日間,每日為北京冬奧會開通包機服務。
在當時,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表示,新航將通過開通奧運包機,使新加坡成為本地區人士參加冬奧會的交通樞紐。
北京冬奧會將是中新兩國在疫情下增強人員往來的「良好機遇」。

(圖源:央視新聞)
以上種種跡象都顯示,未來中國一旦開放,新加坡有很大機會是第一批~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一年少了17萬准證人士 新加坡嚴重缺人!
疫情帶給新加坡的衝擊是巨大的,政策也左右為難。
看來新加坡沒辦法「討好」所有人,與新冠共存導致病例飆升讓中國人才不安。
但保持相對嚴格的防疫措施,又讓歐美人才覺得「束手束腳」。

(圖源:路透社)
結果就是大量外籍人才離開新加坡,截止到去年2021年6月的數據,新加坡的人口降幅達到1950年以後的最大值,同比下降4.1%。
2020年6月:總人口569萬,其中非居民(各種准證人士)164萬。
2021年6月:總人口545萬,其中非居民(各種准證人士)147萬。也就是說不算PR,新加坡一年少了17萬外籍准證人士。

如果不算學生和家屬,僅外籍勞動力也減少了14.7萬。

(以上圖源:政府統計部門)
《新加坡人口萎縮,因為外國人離開》

(圖源:bangkokpost)
除了出生率低的原因外,主要就是人口「出去得多,進來得少」,導致新加坡勞動力市場面臨嚴重人員短缺。
1月份發布的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勞動力市場統計數據,所有行業都有超過98000個職位空缺。
職位空缺與失業人員的比例從前一季度的163上升到每100人中有209個。

(圖源:CNA)
這種短缺情況2022年將會持續,
NTUC LearningHub今年1月份對450名全職雇員和200名僱主進行的調查,超過60%的僱主表示他們正在招聘,然而卻只有10%的人在找工作。
意味著職位空缺多,而應聘者少。
///
當疫情過去之後,你認為這些人才包括中國和歐美的人,他們還會「回流」嗎?會重新回到新加坡嗎?

(圖源:Dentons)
遠的不好說,新加坡如果能和中國恢復雙邊旅行,一定會讓很多在新工作的人感覺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