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NTUC
当然,新加坡在这方面收的很死,坚持“不养懒人”不动摇。所以,想拿这个补助还得证明自己有好好努力提升自己活着找工作。
如果你失业了,但没打算再找新工作,也不愿付出努力接受培训,那也抱歉了,这项计划官方名字叫作“求职援助计划”,“求职”是重点,所以你还是无法拿到援助哦~


退休储蓄和福利 新加坡的公积金不仅能用于购房,还能为国民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政府通过强制性的公积金储蓄制度,帮助所有公积金会员(公民和PR)为退休后提供生活保障。
在公积金计划下,会员每月工资的一部分(员工和雇主共同缴纳)都会存入公积金账户。这些资金不仅仅用于退休,也能用于医疗、购房等。
公积金账户余额达到一定数额后,政府还会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养老金(通过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确保退休后仍能领取固定的月收入。

根据公积金存款的不同,每个月能拿到的钱也不同,图源:Todayonline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明明都是自己的钱,怎么能算作是政府补贴呢?
但实际上,你存入的每一分钱,政府每年都会给你算利息!普通户头OA有2.5%,特别户头SA、退休户头RA以及医疗户头MA,利率更是高达4%!
想想吧,现在新加坡各大银行给的定存利率都没那么高...... 而且,这个计划是只要你还活着,政府就给你发钱的。我们可以算下账:
假设你65岁退休,当时已经存够了超额存款金额的42万6000新,每月拿3080新,只要能拿满12年,就比之前存在公积金里的多了! 咱就说,在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发达的当下,活到70多岁根本不成问题,这等于是政府间接送福利了不是么~


医疗补助 新加坡的MediSave和MediShield Life为市民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障。
通过Medisave,公积金MA账户中的资金可用于支付住院费用、医疗手术等。而MediShield Life这是一个强制性的住院医疗保险,为新加坡所有公民提供保障。在医疗费用上,政府将支付一定比例,剩余部分由市民负担,政府会对低收入市民提供额外的补助。

图源:CPF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事,小至日常去诊所看病,大至身体出现大问题需要去医院做手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钱都是由政府买单的。
有网友晒出过图,17000多新币的医药费,政府光补助就有11000多新币!

图源:FB@Singapore Matters

公共交通补助
新加坡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交通补助,使市民在乘坐公交和地铁时能享有较低的票价,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老人和学生,政府提供更大幅度的补贴。 对于收入较低的市民(如每月家庭收入低于2000新),政府提供交通补助卡,每年补贴金额大约500-1000新,帮助他们减少交通支出。
在读的中小学生,以及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则可以享受公共交通高达50%的折扣,使他们的交通费用得到进一步减免。

图源:海峡时报

其他临时性的补贴
自从4年前,新加坡经历了疫情之后,政府连续几年在财政预算案中推出援助配套,帮助人们应付生活费上涨的问题。

曾经那份几乎每月都有补贴的月历,图源:PMO
虽然今年财政预算案政府具体会派怎样的糖还不未得知,但以下这些补贴已经是确定的了~
①2025年2月,保健储蓄户头填补和乐龄花红 2024年2月,55岁以上以及满足其他要求的新加坡人,可以获得200-300新的乐龄花红。
20岁及以下或年满55岁的新加坡人,下个月也可以获得150新币的保健储蓄填补。这笔款项从昨天起,会自动存入公积金会员的保健储蓄户头。

②2025年3月,公积金特别户头或退休户头充值
1973年或更早出生的新加坡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将获得这项补助,有400-1000新币:
有工作,平均月收入在500-6000新之间;
居住在年值为25000 新币及以下的住宅中
拥有不超过一处房产

图源:CPF
③2025年7月,水电费回扣
只要家中有一名新加坡公民是组屋业主、居住者或租户,且这人拥有不超过一处房产,就能获得55-95新不等的水电费回扣。

④2025年12月,现金补助
只要在2024年年满21岁,根据个人收入和名下房产的不同,可以立即拿到100-600新的现金补助,只有新加坡人才有资格哦~

网上时有一种论调,说新加坡就是一间大公司,政府是老板,而新加坡人就是公司里的辛劳工作的员工们。政府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管着新加坡人的福利和生活。
结合上面这些细节,可以说这种论调的出现确实有一些道理。
每位新加坡公民自打一出生起,就一直在拿着政府的钱,金额可能会有数十万新币,可以说一生都被政府给“包办”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新加坡政府,确实为新加坡人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全面的财政支持。

图源:Todayonline
但是,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在新加坡,似乎只有公民的福利才会被政府照顾到,外国人甚至是PR,能获得的相当有限。
也难怪有人说,想在新加坡长期生活,就好像一路在“升级打怪”一样。
先拿到了EP有了稳定工作,可以享受到低税率把配偶和孩子接来一起生活; 再申请PR有了永居身份,可以在新加坡买房退休有保障,孩子上政府学校也容易;
最后再申请公民,医疗、孩子教育、生活开支全方位降低......
不知道椰友们现在已经到了哪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