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的重要时刻,新加坡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此举旨在促进两国在核能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交流。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新加坡与美国正将双方的合作关系扩展至包括人工智能和民用核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新加坡未来能源选择的多样性。

图源:FACEBOOK
布林肯在讲话中强调,此次访问及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拓宽了美新双边关系的范围,还加深了两国合作的深度和效率。7月31日,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与布林肯共同签署了名为《123协定》的合作文件,并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共同亮相。
东南亚多个国家已签署123协定
黄循财表示,新加坡和美国正在将双方的关系推向新的高度,这不仅涉及民用核能,还包括对新兴技术的探索,以便更好地为新加坡的能源未来做出规划。《123协定》的命名来源于美国《原子能法》的第123条,该法律要求美国在与其他国家或组织进行重大非国防核合作前,必须签订相应的核合作协议,并且该协议必须符合九项核能不扩散的标准。

这项协议的签署,将使得新加坡能够获取一些原本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的核相关技术信息,从而促进两国学者、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在知识分享、培训计划以及核安全领域的合作。新加坡外长维文指出,《123协定》为新加坡和美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并确保了这一合作符合最高的安全、安保和防扩散标准。
在签署《123协定》后,该协议将提交给美国国会审议,预计在2024年底生效,有效期为30年。截至今年7月初,美国已经与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24个合作伙伴签署了《123协定》,其中东南亚国家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新加坡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签约仪式后向媒体表示,新加坡尚未决定是否最终采用核能。但近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进步,为新加坡探索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这些发言和行动标志着新加坡在能源领域的积极探索和进步,同时也展现了其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承诺。
新加坡社会对核能的接受度将成为关键
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核能研究,并在核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之下,新加坡在核研究方面的起步较晚。

图源:FACEBOOK
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金融和绿色金融研究所能源转型主任布罗德斯托克博士(David Broadstock)指出,签署“123协定”的目的是解锁核知识,推动相关研究,这与新加坡多年来在是否采用核能发电问题上的审慎态度是一致的。他认为,核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安全保障措施也在不断加强,但公众对核能的认识仍停留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及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记忆,因此改变社会对核能的接受度也十分重要。
新加坡国大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宝胜副教授表示,签署“123协定”是新加坡在强大核治理框架下,为探索核能迈出的标志性一步,也强调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中的重要性。签署“123协定”不仅开辟了全新的核研究机会,也凸显了新加坡致力于保持最高标准的核治理,为可持续和具韧性的能源未来做出贡献。
新加坡与美国的这次合作,不仅为新加坡提供了核能技术的发展机会,也展现了新加坡在核能领域的开放态度和对可持续能源未来的承诺。通过与美国等国际伙伴的合作,新加坡有望在核能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