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枢纽,一直以来都以其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而闻名,然而近年来,一些涉嫌洗钱和诈骗的案件暴露了新加坡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风险。
这些案件涉及到一些被用作空壳公司的提名董事,他们在多达数百家公司中担任董事职务,却未能履行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这些提名董事的存在,可能会损害新加坡作为领先商业中心的声誉,也会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利影响。

图源:雅虎
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公司必须至少有一名董事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要求。
虽然包括亚洲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人数施加了限制,但对非上市公司通常没有类似的限制,一名提名董事与多家公司联系在一起的情况并不少见。
尽管如此,与洗钱和诈骗有关的一系列案件表明,空壳公司和提名董事职位被滥用,并成为新加坡需要解决的营商友好型问题。
01 提名董事的滥用
提名董事是指那些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但实际上并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的人。他们通常是为了满足法律规定,例如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公司必须至少有一名年满18岁居民的董事,而被聘用的,他们可能是由企业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或者是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某种关系的人。
提名董事虽然在公司中没有实际的作用,但却与其他董事一样,具有相同的法律职责和义务。他们必须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负责,必须遵守《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必须尽到合理的勤勉义务,必须避免利益冲突,必须保护公司的利益,等等。
然而,许多提名董事可能对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履行它们,他们可能只是为了一些微薄的报酬,或者为了帮助亲友,而接受了提名董事的职位,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后果。
如果提名董事所在的公司涉嫌洗钱、诈骗、逃税、违反制裁等非法活动,他们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被判处罚款或监禁。即使他们没有直接参与这些活动,他们也可能因为未能尽到合理的勤勉义务,而被认定为疏忽或渎职。
02 监管机构的应对
为了遏制提名董事的滥用,新加坡的监管机构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旨在加强对公司注册和运营的监督和惩罚,以及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质量。

图源:雅虎
首先,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提出了《公司法》和《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法》(及其附属立法)的修正案,以及一项针对企业服务提供商的新法案,旨在遏制滥用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公司的行为。 这些变化还旨在更好地使当地要求与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FATF) 建议保持一致,以打击全球非法资金流动。
其次,新加坡金管局(MAS)对《公司治理守则》进行了修订,强化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多样性和责任,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沟通。同时,新加坡金管局还成立了公司治理咨询委员会,负责为企业治理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建议。
第三,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也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披露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就其公司治理情况、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详细的报告。此外,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和培训活动,以帮助上市公司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03 企业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除了监管机构的应对,企业和个人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自己免受提名董事的滥用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例如: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包括建立由具有商业经验和多元化背景的人士组成的董事会,以指导和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企业应该避免使用提名董事,或者至少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确保其具有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以及清白的记录。
个人应该谨慎地接受提名董事的职位,或者尽量避免接受。个人应该了解自己作为提名董事所承担的职责和责任,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后果。个人应该对所在的公司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其业务性质、财务状况、法律合规情况等,以及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关系和信任程度。

图源:雅虎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必要的信息和文件,如实披露公司的情况,避免任何可能涉嫌非法的活动,如洗钱、诈骗、逃税、违反制裁等。
04 监测和执法依然是挑战
新加坡的公司治理改革还在进行中,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社会期待。
一方面,新加坡需加强对企业服务提供商的监管,继续打击提名董事的滥用现象,对其客户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其任命的董事是合适的;通过技术和数据分析来识别和预防潜在的风险,以及鼓励和保护举报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新加坡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的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激励机制,促进投资者和企业在决策中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考量。

图源:雅虎
提名董事的滥用是新加坡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督和执法,提名董事和企业服务提供商应该提高合规意识和警惕性,企业和个人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和自我保护机制。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维护其作为值得信赖的金融中心的声誉,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好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