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装修 土生文化馆周五重新开幕

时隔四年装修 土生文化馆周五重新开幕
经过近四年的翻新工程,土生文化馆(Peranakan Museum)将在两天后(17日)重新开幕。有800多件手工艺品和物品将在翻新后的土生文化馆展示,当中包括捐赠品。
过去四年,文化馆与不同土生华人社区密切合作,探索土生华人文化鲜为人知的层面,并思考“什么是土生华人?”。
该三层楼文化馆设有九个展厅,通过三大主题“起源”、“家”和“风格”,来探索土生华人的身份认同。
在第一楼的“起源”展厅中,公众可了解土生华人社区的不同起源和演变。

土生华人的肖像。(图:陈筠惠)
以上图中的照片是过去和当代土生华人的肖像,展现土生华人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公众还可通过展厅中的录像采访,了解作为土生华人对受访者的意义。
来到二楼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土生华人所使用的家具和生活所用的相关物品。该层改造后,将以往的三个展厅合并为一个展厅,把曾在一个屋檐下的家具、肖像和陈设,以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展示。


土生华人使用过的陶器。(图:陈筠惠)

(图:陈筠惠)
土生文化馆馆长陈威仁分享,以上的餐具是他喜欢的物品之一,“因为整个系列的瓷器都被保留下来。”
他说,这次的构思让当代艺术更为丰富,有别于以往的展出只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切入。“就是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而展厅内也有视频来讲解社群不同的故事。”
最后,第三楼以“风格”为主的展厅呈现土生华人服饰和装饰纺织品。在该展厅,除了具标志性的卡峇雅服饰,公众还能欣赏男装、鞋履、包袋和配饰。


腰带。(图:陈筠惠)

首饰。(图:陈筠惠)
共有130件物品在该展厅展出,例如已故总理夫人柯玉芝穿过的峇迪旗袍、王爱仁(Ivan Heng)在英语戏剧《娘惹艾美丽》(Emily of Emerald Hill)穿的纱笼卡峇雅以及欧萱在《小娘惹》穿的珠串鞋。
在这些展品当中,娘惹珠绣达人Bebe Seet的包包和鞋子是策展人熊子期在过去十年、经历三次游说后,Bebe Seet最终才答应捐赠给文化馆,因为那是她最心爱的珠绣包。


娘儿珠绣达人Bebe Seet珍藏包包。(图:陈筠惠)
在来临的周末(17日到19日),土生文化馆前将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届时,公众还可欣赏户外表演、参加工作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