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裝修 土生文化館周五重新開幕

時隔四年裝修 土生文化館周五重新開幕
經過近四年的翻新工程,土生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將在兩天後(17日)重新開幕。有800多件手工藝品和物品將在翻新後的土生文化館展示,當中包括捐贈品。
過去四年,文化館與不同土生華人社區密切合作,探索土生華人文化鮮為人知的層面,並思考「什麼是土生華人?」。
該三層樓文化館設有九個展廳,通過三大主題「起源」、「家」和「風格」,來探索土生華人的身份認同。
在第一樓的「起源」展廳中,公眾可了解土生華人社區的不同起源和演變。

土生華人的肖像。(圖:陳筠惠)
以上圖中的照片是過去和當代土生華人的肖像,展現土生華人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此外,公眾還可通過展廳中的錄像採訪,了解作為土生華人對受訪者的意義。
來到二樓的展廳,映入眼帘的是土生華人所使用的家具和生活所用的相關物品。該層改造後,將以往的三個展廳合併為一個展廳,把曾在一個屋檐下的家具、肖像和陳設,以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展示。


土生華人使用過的陶器。(圖:陳筠惠)

(圖:陳筠惠)
土生文化館館長陳威仁分享,以上的餐具是他喜歡的物品之一,「因為整個系列的瓷器都被保留下來。」
他說,這次的構思讓當代藝術更為豐富,有別於以往的展出只以社會學的角度來切入。「就是以多元化的方式來呈現,而展廳內也有視頻來講解社群不同的故事。」
最後,第三樓以「風格」為主的展廳呈現土生華人服飾和裝飾紡織品。在該展廳,除了具標誌性的卡峇雅服飾,公眾還能欣賞男裝、鞋履、包袋和配飾。


腰帶。(圖:陳筠惠)

首飾。(圖:陳筠惠)
共有130件物品在該展廳展出,例如已故總理夫人柯玉芝穿過的峇迪旗袍、王愛仁(Ivan Heng)在英語戲劇《娘惹艾美麗》(Emily of Emerald Hill)穿的紗籠卡峇雅以及歐萱在《小娘惹》穿的珠串鞋。
在這些展品當中,娘惹珠繡達人Bebe Seet的包包和鞋子是策展人熊子期在過去十年、經歷三次遊說後,Bebe Seet最終才答應捐贈給文化館,因為那是她最心愛的珠繡包。


娘兒珠繡達人Bebe Seet珍藏包包。(圖:陳筠惠)
在來臨的周末(17日到19日),土生文化館前將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屆時,公眾還可欣賞戶外表演、參加工作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