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了 。
上周五,新加坡通报本地出现2起。
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很多人重视。
因为对于4月26日大解封以后的新加坡来说:
病毒已不太能影响到生活秩序
现存重症病例仅29人,堪称抗疫策略大拐弯后的史低

这种情况下,病毒再怎么变异重要吗?
很遗憾,还是重要的。
在我们开放的同时,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族谱”,并且出现了“疑似最凶猛”的一支。
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族谱
“下个新冠病毒更危险”警示成真?
现在的新冠病毒,现在已经自个儿完成了一轮“王朝更替”。
德尔塔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而奥密克戎原始毒株,变异出了BA.12345亚型毒株,老奥的子子孙孙,如今横行在世界各地。
(下图为最早爆发奥密克戎疫情的南非公布的病毒族谱)

大家千万别以为病毒变异到BA.12345,就是全部了。
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现在已经是爷爷辈的病毒。
如果BA.1跟BA.2是它的儿子,现在这兄弟俩连娃也都有了,老大BA.1变异出BA.1.1。
老二BA.2变异出BA.2.12跟BA.2.12.1。
至于哪家娃更强,下图一目了然。

变异株BA.2.12.1变成继奥密克戎原始毒株以后,又一表现过于活跃的病毒。
活跃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已经知道BA.2.12.1是BA.2变异出来的。
而BA.2,恰恰就是美国跟新加坡的新冠病例感染最多的变异株。
从病例占比来看:
美疾控中心数据,奥密克戎全家族谱系已组占了美国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100%。其中,74.4%病例被检测出感染BA.2变异毒株。

新加坡卫生部,在3月的时候就已公开过这组数据:本地新增病例中,超过85%的人感染的都是BA.2。

这意味着什么?
再看回这张表,原本盛行于美国的BA.2进入4月以后就有取曲线拉平的趋势。
以现在的情况看,基本这一波BA.2浪潮要消退了。

在它几近消停后,BA.2.12.1马上就崛起了。别的不说,新冠这接力棒简直默契爆表。
而BA.2.12.1崛起后,美国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当地媒体是这么说的:
才经历了2个月的平静,现在美国大部分地区重新有面临病例激增局面。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病例上升?
原因就在于BA.2.12.1的崛起。
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20%的累计新病例是BA.2.12.1。
但在个别州,如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乃狄克州,则是已占了当地新增病例的52.3%。

跟其他变异株不同,BA.2.12.1的传播特质很让人头疼。
英国就不同变异毒株的传播及持续时间做了一个对比,发现BA.2的特质最接近德尔塔。

而美国官方给出预估:
BA.2.12.1的传播性比BA.2还要高出23%-27%,极有可能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的变异毒株。
因为这种特性,导致美国的病例又开始抬头,有反扑再来一轮的新趋势。媒体评价,BA.2.12.1让疫情“死灰复燃”。
那么如此一来,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
BA.2.12.1的传播能力超过德尔塔以及它的家族。
那么毒性呢?

关于毒性,很遗憾还没有定论。
关于BA.2.12.1,现在最重要的有2个谜点:
它传播最快,到底是因为本身更具传染性,还是绕过人体免疫防御能力变强?
它出现了跟德尔塔相似的特点,即刺突蛋白上L452Q点位有突变。这个突变,德尔塔有,奥密克戎原始毒株没有。
它会不会更容易引起重症?
BA.2.12.1,疑似是在3月下旬出现。而在此前一个月,有英国顶级科学家就曾公开表态:
未来的新冠变种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危险,或导致更多死亡和严重疾病。
标题:《下一个新冠变种或会杀死更多人,科学家在英国新冠限制结束前预警》

图源:英国卫报
他们的依据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并非变异自德尔塔。奥密克戎是来自病毒谱系中完全不同的部分。
“我们不知道新变种将怎么变异得来,也不清楚它的致病性。它的致病性可能较低,但也有可能让人更容易得病。”
当时这些科学家,是在英国即将官宣卸下新冠最后一道防线之前紧急表态。

不仅是英国,世卫组织新冠疫情问题特使戴维·纳巴罗也特别强调过:
“奥密克戎之后将有更多变体出现,如果新变体更具传播性,它将占主导地位。
此外,它们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疾病,换句话说,它们可能会变得更致命或产生长期后果。”
那么,BA.2.12.1会是他们口中更危险的新冠变种吗?
截止到上周六以前,BA.2.12.1还未被世卫组织列入须关切或须检测的变异株。但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美国30多个州等等都有它的足迹。
主流声音也是,需要关注关心,但还不需要为此恐慌。

新加坡上周五通报出现2起BA.2.12.1,两个病例都在自我隔离。
就卫生部的最新说法,相比之前的变异毒株,没有发现BA.2.12.1引起更严重疾病的迹象。
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用担心?
新冠疫情未结束
面对新变种,新加坡什么态度?
近日,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突然发声:
新冠大流行没有结束,因为病毒不断变异。
不仅如此,美国正在抓紧时间做准备。
他们打算在今年夏季到来之前,研究出人们需要接种哪一种疫苗加强剂来应付下个阶段的疫情。
美国人这么紧张,新加坡人也开始有危机感了。
有网友做了这样一个联想:
已知美国跟新加坡感染最多的是同一种变异株BA.2。
突然间,原本疫情趋缓的美国突然在过去一两周内,因为BA.2.12.1病例又开始上升。

而新加坡社区限制从4月26日起,已经最大程度放宽。
这种情况下,新加坡会不会像美国一样面临病例反扑。
如果不会,成功避免BA.2.12.1浪潮反扑的可能性有多大?
就连海外网友也开始看热闹,新加坡恢复了这么多的生活自由。
真的是赢了吗?
还是病毒憋著其他招,在下一波来之前先狂欢而已?

本地网友也已经开始讨论起来:
新变种要来了,咱怎么办?
“感觉不能把我们现在的自由太当成理所当然了。我们必须还是保持基本警醒。病毒还在,我们不能卸下所有防线。”

“感觉戴着口罩就跟保命一样。打疫苗追加剂其实也不算是长期解决办法。我很高兴我们的政府仍然保持警惕性,至少室内还要戴口罩。而不是像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连口罩都想彻底取消的人一样。”

“我们虽然必须为经济开放,但始终最重要的还是采取措施保护我们自己。”

“新变种还会不断出现,现在新加坡只能保持警惕,同时又不去压迫到经济。”

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很多人都在庆幸这一点:
新加坡没有选择彻底放宽,而是一边观望疫情,一边让生活已经最大化恢复正常。
本地人享受到了生活上的自由,但态度上对疫情始终抱有警戒。
就如卫生部长王乙康也强调过,4月26日大解封是新加坡的快乐日,而非英国独立日一样。
这不是换汤不换药,玩词语游戏。
而是为了经济民生而做出的平衡选择。新加坡需放宽,但如果是全面取消新冠限制,新加坡还不敢赌也不想赌。
就在近期,有外媒发现了新加坡跟中国有共同点:
新加坡跟中国一样,防疫策略都是跟着新冠死亡率在变。

新加坡的防疫策略,跟中国不同。
可是在新冠大流行没有结束,需要警惕病毒变异、致病性这一点却有共识:
奥密克戎虽然重症率、死亡率更低,是低,不等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