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看病到底怎么最划算?
别被高额账单吓到,也别因为不懂政策错过报销!
尤其是PR和公民的差距,真的不是“差不多”那么简单!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帮你一口气搞懂:
• 公立 vs 私立医院的费用和体验差异
• 医疗报销怎么用最划算?
• PR 和 公民,到底差在哪里?
• 哪些人该买保险,怎么买才值?
一篇搞定,看完记得收藏!

✅ 公立医院 VS 私立医院,到底怎么选?
在新加坡,医院分为政府医院(也叫“公立”)和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的最大优势是:有政府补贴,费用较低,可以使用CPF医保账户(Medisave)报销。但缺点是:预约时间长、医生不能自选、看病体验相对一般。
私立医院则相反:医生可以指定、预约快(有些第二天就能看)、体验好,服务也贴心。但代价是——费用贵得飞起,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先垫付,再由保险公司理赔。
所以一句话总结:
• 想省钱?去公立。
• 想快想舒服?选私立。
• 有保险?放心去私立。
💸 看病到底多少钱?
在政府医院看专科医生(Specialist Outpatient Clinic),初诊大约是39到60新币之间(这是补贴后的价格)。复诊则会更便宜些,大概30到50新币。问题是——排队时间可能很长,有些科室甚至等1到3个月。
而私立医院的专科初诊费通常在120到250新币之间,复杂一点的治疗、抽血、检查(CT/MRI)随随便便就是几百甚至上千新币。如果没有保险,那账单真的会“令人心跳”。

💳 报销攻略:这三种你一定要知道
1. CPF Medisave(强制医保账户):最基础的医保账户,可用于住院、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等。每年可以报销500元,慢性病可达700元。
2. MediShield Life(国家医保):所有公民和PR都自动参与的强制医保,主要用来覆盖住院和重大疾病治疗的开销。但它的报销比例不高,尤其是在私立医院,作用有限。
3. Integrated Shield Plan(私人医保):这是新加坡人最常见、最推荐的一类补充保险,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最大优势是:能报销高额私立医疗费,还能选择高级病房和医生。建议附加Rider,可以覆盖“自费部分”,非常实用。
如果你有IP(Integrated Shield Plan),就算去私立医院,住个院、开个刀,最后自己出的钱也可能非常少。

🧍PR vs 公民:看病补贴差很大!
很多人以为PR和公民在看病上差别不大,其实错了!
• 公民看病有政府直接补贴,尤其在公立医院的C类或B2类病房,最高可享80%补贴。
• PR虽然也有补贴,但比例要低很多,比如在C类病房通常只有55%左右。
• 更重要的是,公民可以享有CHAS卡(社区健康援助计划),低收入或年长者还有蓝卡、橙卡等额外福利;而PR没有资格申请CHAS。
• 养老金账户(CPF)方面,公民每年还能额外获得政府Top-up(比如Merdeka或Pioneer Generation),用于支付Medisave相关的医疗支出,而PR则没有这些额外加成。
• 医疗保险保费方面,PR通常比公民要高,而且可选择的保险公司也会有些限制。
一句话总结:
同样的病,PR花的钱,可能是公民的2倍甚至更多。
👵 老人看病,还有哪些隐藏福利?
如果你家里有60岁以上的老人,记得关注Flexi-Medisave政策!(每年都会有变化)
• 2025年起,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以用最多400新币的Medisave,用于看普通门诊、牙科、眼科等。
• 2026年起,CT和MRI的Medisave报销上限将从300元提升到600元,更适合老人做定期检查。
• 如果是Merdeka Generation(1950–1959年出生)或Pioneer Generation(1949年前出生),还可以享有额外的Medisave top-up,甚至每年300–1200元不等。
别让爸妈错过了这些“隐藏红包”!

📌 到底该怎么选医院+报销方式?
这份懒人建议你可以直接抄作业:
• 小病快医,想快点:去私立诊所或私立医院,前提是你有保险。
• 慢性病,长期控制:去有CHAS资格的诊所,搭配Medisave最划算。
• 重大疾病、开刀住院:选政府医院B2类,公民补贴最多;PR尽量用保险+CPF覆盖。
• 紧急情况:去政府医院急诊,虽然人多,但费用控制好、安全保障高。
• 想自由选医生,体验好:买IP保险,带Rider,私立医院也能安心看。
🎯 最后的建议:别等生病才想起报销
来新加坡生活,无论你是PR、工签、陪读还是刚入籍,建议你做这几件事:
1. 马上查自己CPF里的Medisave余额
2. 评估是否要买Integrated Shield Plan + Rider
3. 如果是PR,未来考虑转为公民,不只是为房子,也是为了“看得起病”
4. 关注政府每年发的Medisave Top-up,有些隐藏在Singpass里别错过

📝 结语
新加坡医疗制度虽然复杂,但只要你了解规则、善用报销工具,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少花钱多保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