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警察机动部队模拟暴乱情景 维护公共秩序

媒体受邀参与警察机动部队的训练,同时观察队员们如何抗击恐怖活动。(图:关美玲、曾琬瑜)
隶属新加坡警察部队特别行动指挥处的警察机动部队(Police Tactical Unit),今年成立70周年。警方日前邀请媒体到位于万礼的内政团队战术中心,让记者参观并亲身体验部队如何抗击恐怖活动。
警察机动部队主要负责广泛的公共秩序任务,从处理内乱到平息骚乱,队员们绝不怠慢。部队也履行公共安全相关职责,包括搜查武装罪犯、非法移民、武装袭击和恐怖分子。
加入机动部队的队员需除了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体能外,在面对危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也要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你知道吗?其实队员在分别威胁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事件时,所穿的装备也不同,警方也向媒体展示两者的不同。
应对不同场合有不同装备
在应对威胁公共秩序如暴乱事件,队员的任务是让人群停止示威骚乱活动,因此他们携带的武器和配枪都属低威胁性,穿的防弹衣也相对轻便,装备总重量介于13公斤至17公斤。
值得一提,警方使用头盔式摄像头系统(Helmet Mounted Camera System)来拍摄暴乱群众,以协助调查工作。
至于在应对威胁公共安全事件,如持刀持武器相对危险的事件,队员会面对更致命的袭击,因此防弹衣更厚实,携带的武器也是致命性配枪,装备总重量要20公斤。
队员当天也模拟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事件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据记者观察,部队讲求团队精神,队员合力对付罪犯。他们也会在适时使用催泪弹将罪犯拿下,以及通过警犬帮助队员找罪犯。

记者尝试在六分钟内穿好装备,需要穿的配件其实很多,一点都不简单。(图:曾琬瑜)
【记者侧记】
记者穿上重达十公斤重的装备,过程让人累得喘不过气,部队队员说,他们一般需要在六分钟内就穿好装备。
穿上沉重的装备,行动自然变得迟缓,特别是那件把胸腔和腹部裹得紧紧的防弹衣,感觉自己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另外,护膝的套子让人行走相当不自在,更别说是跑了。
警方安排记者加入队伍前端,感受与暴乱者正面交战的情况。记者两手握紧盾牌,在队员们的指令下前进,暴乱者则在前方叫嚣,并开始往我们身上丢木砖。这时能感受到盾牌和头盔发挥很大的作用,即使被木砖抛到,也没有受伤。
记者也尝试开队员们平时使用的P4手枪,指导人员特别交代,一般他们不会射嫌犯的脸,只会射身体。

警察机动部队的训练艰难,除了体力要好,临场反应也要够快。队员除了维持公共秩序也履行公共安全。(图:曾琬瑜)
警察机动部队的演变
我国自1950年发生了玛丽亚·埃尔托格骚乱(Maria Hertogh Riots)骚乱后,新加坡警察部队特别行动指挥处便成立后备部队(Reserve Unit)。
在新加坡动荡时期,后备部队经常被要求处理骚乱并恢复秩序。该部队当时由约150名警员组成,他们接受过一系列训练,以处理公共秩序事件,例如1950年代后期的福利巴士骚乱和学生骚乱,以及1960年代初的普拉森南监狱骚乱和种族骚乱。
新加坡独立后,后备部队改名为警察后备部队。
到了80年代,随着我国环境和犯罪趋势不断变化,警察后备部队经历大规模的重组。帮派暴力猖獗,警察后备部队借鉴海外警队的策略来应对当代威胁和新出现的威胁,以便在全岛范围内做出更快的反应。
之后警察后备部队便改名为警察特遣部队 。2006年,再改名为警察机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