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废除了刑事法典377A条文,不再把同性亲密行为视作违法。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条法典其实由前英国殖民政府留下的“法律遗产”。
今时今日的英国,广泛保护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者(LGBT)免受歧视。然而,数百年前的英国,为何想要在殖民地立法禁止同性亲密行为?

撰写《英国殖民主义和对同性恋的定罪》(British Colonialism and the Criminalization of Homosexuality)书籍的作者之一Enze Han,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指出,英国殖民统治者之所以推出这类条文,是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教清规戒律的性观念”,以及保护英国士兵不受“异国情调和神秘的东方文化”所影响,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当时(英国)对亚洲和中东有一种非常东方化的看法”
这条法律起源,可追溯至1862年生效的《印度刑法》第377条,其中规定“任何人违背自然规律,自愿与任何男人、女人或动物发生肉体关系” ,将被处以监禁或罚款。
后来,英国殖民政府也根据《印度刑法》,在他们控制的殖民地制定成刑事法典。新加坡则于1938年将此条例纳入刑事法典,并命名为“377A”条文。

时过境迁,根据统计,在53个前英殖民地中,只有17个国家废除该条例,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等地。
其中, 在377条文“发源地”的印度,当地最高法院于2018年9月裁决377条文违宪。这项历史性的决定,为其他前英国殖民地,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LGBT群体带来“一丝曙光”。
在新加坡,李显龙总理8月21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将废除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
虽然一些国家不再将同性恋定为犯罪,但是对LGBT群体的歧视仍然存在。其中,在2010年宣布废除相关条文的太平洋岛国斐济,当地人权和反歧视委员会报告指出,LGBT群体在就业、住房、获得医疗保健和其他领域遭受歧视。
不过新加坡整体上仍是个保守的社会,但同性恋者已被更多人,尤其是年轻国人所接受。

随着反同性恋的法律废除,承认同性婚姻与否因而备受关注。目前,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大多数前英国殖民地都不承认同性婚姻。
新加坡也在寻找其中的平衡,政府在废除刑事法典第377A条文的同时,将修改宪法保护婚姻现有的定义,不让它在法庭上受到挑战。
同时,在新加坡LGBT群体还面临着宗教问题。
新加坡回教理事会在宣布将废除《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之后,向本地回教社群发出宗教公告,重申一男一女的婚姻建立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回教严禁其他形式的性关系和结姻。

回理会表示,回教法重视个人尊严、互相尊重与和谐关系。身为回教徒,必须一视同仁、包容和尊重他人,无论他人的性取向如何,同时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和骚扰。
不过,回理会也说,当回教社群的宗教和家庭价值观直接受到挑战的时候,他们有权利维护这些价值观。任何倡导同性恋课题的运动都应该尊重回教社群重视的价值观。
新加坡天主教总教区说,如果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被废除,总教区关心的是婚姻是否仍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结合。
总教区表示,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尊严应该得到尊重,但他们也应该尊重教会拥有权利,去维护对婚姻、以及家庭是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立场。

总的来说,不同群体对377A条文废除提出看法,他们的顾虑主要在四个方面,包括婚姻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是否会改变,宗教自由会否受影响等。
修宪保护现有的政策免受法律挑战,宗教信仰自由也将受到宪法的保障。对于新加坡来说,家庭结构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未来同性婚姻合法的道路或许仍将十分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