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意味着,过去只能朝一、两个方向移动的机械臂现在可以做到几乎与人类手臂相同的旋转,因此能够完成的任务比过去要广泛得多。这种灵活性在惠普的生产线上得到了体现:一只机械臂抓起一张带有粘性衬垫的标签,另一只机械臂撕下粘性衬垫,把粘性的一面贴到墨盒上,以防止墨水泄漏。
惠普全球喷墨供应业务运营主管Steve Connor说:“想像一下这种工作一天做八个小时是什么样的景象。”惠普表示,与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新加坡的两条机器人生产线降低了20%的制造成本。
惠普已经对员工进行了再培训,让他们能够操作这些机器,利用政府拨款聘请新加坡技术培训机构的讲师进行培训。曾经负责装载材料的操作员学习了如何排除故障和解决基本的机械问题。一些曾使用显微镜检查墨盒是否有缺陷的工作人员,现在训练机器人来做这件事。人类负责核查机器人挑选出的次品墨盒是否确实有问题,帮助打磨机器人的判断能力。
Connor说,这些机器人每天24小时工作,而且非常精确,由此提高产量并减少误差。车间里播放着《星球大战》(Star Wars)的主题曲,携带托盘的小型自动化车辆收集一批批完成的墨盒,并将它们存放起来,以确保人类不会被绊倒——其实也没必要放音乐。Connor说:“我走进这里一看,会想说‘人都去哪了?’”
By Jon Emont / Edited by Johnson Ma,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道琼斯风险合规”,原文标题为《新加坡制造业是如何东山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