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的储备规模庞大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然而,秘密是这个金库的位置。
新加坡拥有一个金库,构成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管理的官方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虽然进入金库受到严格限制,但最近大家可以通过CNA8月17日题为《新加坡储备揭晓》的纪录片一睹金库,以及里面藏着的成堆金条的震撼场面。
新加坡的金库
为了确保事后他们无法泄露金库的位置,CNA纪录片显示,记者在被带到金库之前都被蒙住了眼睛,并且必须事先交出任何具有GPS跟踪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
随后的金库内部镜头显示,装有金条的托盘整齐地堆放在一排排的架子上。

每个托盘最多可容纳20根金条,每根金条的价值接近80万美元(约108万新元)。
CNA记者参观的金库中存放着新加坡自1968年首次开始购买以来积累的黄金。出于安全原因,片中无法透露房间的大小。

根据金管局的统计,新加坡总共储备了约222吨黄金,作为其官方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金条值多少钱
新加坡黄金交易商 BullionStar 执行长 Luke Chua 分享了更多关于金条价值的内容。
这是堆放在架子上的一吨黄金。

Luke承认,对于外行观众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数字。然而,他说,由于黄金非常致密,它实际上是一块相当大的金属。它也非常的值钱。
只要这小小的一堆一公斤黄金就足以在新加坡购买一辆二手汽车了。

一根400盎司的金条(约12.4公斤)足以让一个人在新加坡舒适地购买两套五房式组屋。

几个世纪以来,黄金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保值手段”。
Luke说:“在不确定时期和危机时期,黄金的真正价值确实会闪闪发光。” 这是因为其他储备资产的价值在这种时候往往会下跌。
此外,Luke指出,国有黄金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升值。例如,新加坡以每盎司4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一批100吨黄金,现在的价格为每盎司 2,000美元。
根据金管局统计,截至2023年7月,新加坡外汇储备中的黄金总价值已超过了4,420亿新元。
新加坡的储备
新加坡的储备包括国家拥有的“所有重要的东西”。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现金、股票、债券、私募股权、金融工具和公司——以及固定资产,如建筑物、土地、面积和其他具有货币价值的有形资产。这些可以质押并兑换成现金用于支出。

可以套现的政府职权范围内的资产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淡马锡控股、GIC、CPF旗下的货币和金融资产,以及裕廊集团和建屋发展局旗下的土地资产。
虽然黄金绝对是说明新加坡储备财富的引人注目的方式,但它只占新加坡外汇储备的一小部分。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家Terence Ho在纪录片中解释说,储备中还将包括大量外汇。新加坡严重依赖进口,外汇用于偿还国际贷款和支付进口费用。
Terence Ho认为,大部分国有外汇是美元,美元通常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其他可能纳入篮子的货币包括欧元、日元、人民币和英镑。
储备金的来源
由于前几代新加坡人的“辛劳和足智多谋”,新加坡的储备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当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预算盈余高达GDP的12%时,政府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留作储备以应对危机时期。新加坡的储备金不应该被视为“一桶金”,而应该被视为“能帮助国民度过难关”的东西。
储备金的规模
当提到储备规模时,李总理表示:“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对大多数情况来说,这笔数目已经足够了,足以在每年的预算案中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为政府的收入做出贡献。”

新加坡有足够的储备金应付“大多数的情况”,不过,在国家的开支需求已经超过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还认为国家储备将永远充足,那将是“最大的误解”。随着开支需求超出收入增长,新加坡急于继续累积国家储备金,而且累积的时间越长越好。
为什么需要总统来保护储备
储备金历史上最关键的时刻是政府决定动用储备金中的大量资金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有第二把钥匙来保障其使用。
时任总理李光耀表示,总统的职责本质上是确保新加坡的储备金受到保护,可以在需要时使用。否则,它可能会被当时的政府滥用。

新加坡政府1991年修宪确立民选总统制度,并于1993年迎来首个民选总统王鼎昌。他当选后也成为了保管国家储备金的第二把钥匙。
储备金动用历史
新加坡在2009年首次动用储备金,拨出49亿新元支持国家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的冠状病毒肆虐期间,政府曾三次动用总数400亿新元的储备金。
动用的储备金为政府提供了大规模购买疫苗的资源。这让新加坡拥有了说“我想要它”的谈判权力。因此,新加坡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辉瑞Covid-19 疫苗的国家。
储备金的收益
除了应对危机之外,新加坡的储备还以不太引人注意的方式用于造福当代人。这指的是使用净投资回报贡献(NIRC),也就是投资储备金时产生的回报来满足政府每年的支出需求。
NIRC的一半进入政府当年的运营预算,另一半则返回储备金。NIRC每年占政府收入的五分之一,相当于GDP的3.5%。在每年的预算中为政府提供了大量支持。
50-50框架
新加坡政府最初决定将本金锁定在储备中,而其余收入则可以支出。然而,当王鼎昌就任总统时,他提出了50-50的公式,“一半用于现在,一半用于未来”,这意味着政府每年可以花费一半的净投资收入NIRC。这后来在宪法中得到修改,至今仍是新加坡政府所遵循的规则。
“我为这一代人拿一半,为未来留出一半。”
储备金的年回报率约为4%,这意味着储备金每年应增长2%,以与新加坡的GDP增长相匹配。有了这样的框架,储备金可以每年维持对政府预算的贡献,以满足其运营需求。
看了这么多关于新加坡储备的信息,小编只能连连感叹:新加坡真有钱!政府真是未雨绸缪!新加坡的民众真的是太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