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学期伊始,新加坡玛丽蒙女校的10名家长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信任危机。

他们提前支付了总计1.3万新元的校车费用,却在开学后被告知服务终止,负责人失联。
事件始末 从签约到失联的“校车陷阱”
01 预付车费与承诺落空
玛丽蒙女校的家长们在2025年第二学期前与校车公司Swift Ascent Company签约,支付了每户约1,300新元的费用(含500新元定金)。
然而开学后,负责人王先生(Eugene)突然通过简讯宣布终止服务,随后屏蔽家长电话并失联。
一名家长在脸书群组控诉:“我们以为只是暂时延迟,没想到对方彻底消失。”。
02 司机与承包商的双重困境
事件背后还牵扯到外包司机和承包商的损失。
承包商黄先生(DrivePro Logistics)透露,王先生起初按时支付车费,但第三周起开始拖欠,最终欠款达1.2万新元。
更离奇的是,王先生曾临时用Grab接送学生,试图掩盖运营问题。

03 负责人“跑路”与家庭纠纷
记者走访王先生住家时,其母亲表示儿子身在泰国,且多次有债主上门讨债。
她坦言对儿子公司事务一无所知,而王先生仅通过邮件回应称“公司正在结业”,并建议家长通过法律途径索赔。
行业乱象 校车服务的“冰山一角”
安全隐患频发
校车安全问题并非孤例。
2024年8月,新加坡盛港芬维尔巷发生一起致命事故:一名7岁女童在停车场等校车时,被另一辆校车撞倒身亡。
司机因未注意前方视野被控鲁莽驾驶。
同年3月,武吉知马路早高峰时段,一辆校车与轿车相撞引发爆炸,校车前轴断裂、轮毂飞溅,所幸学生仅受轻伤。

外包模式的风险
Swift Ascent Company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司机,暴露了行业监管的薄弱。
承包商黄先生表示,许多小型校车公司依赖临时合作,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类似问题在2023年亦有先例:新加坡国大校园巴士与公共巴士相撞,事故调查发现雨天路滑与司机操作失误是主因,但外包司机的培训不足同样被诟病。

家长信任的崩塌
预付模式在新加坡校车行业普遍存在,但缺乏资金监管机制。
一名受害家长坦言:“我们以为预付款能锁定服务,却成了骗局的筹码。”
此类纠纷并非首次:2024年2月,另一家校车公司因拖欠司机工资,导致服务中断,家长被迫自行接送孩子。

应对与反思 如何重建信任?
01 法律追讨与行业规范
目前,受害家长与承包商已向警方报案,并计划通过小额索偿庭索赔。
消费者协会建议,签订合同时需明确退款条款,并分期支付费用以降低风险。
02 技术手段的介入
加拿大2025年实施的校车安全新规或可借鉴,例如强制安装外部摄像头和实时监控系统,既保障安全,也增强服务透明度。
新加坡部分公司已试点使用GPS追踪校车行程供家长实时查看。

03 社区互助与替代方案
事件发生后,玛丽蒙女校家长自发组织拼车群组,并呼吁学校介入协调合规运营商。
一些家长建议采用“按周付费”模式,减少预付款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