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杨厝港一带的幼儿园三名女教师被指证虐童,网友人肉搜索涉事教师的个人资料,并于社交媒体公开。虽发泄了愤怒,但侵犯他人隐私,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月底,位于新加坡杨厝港地区的一所幼儿园爆出虐童事件,报道称女教师将儿童锁在漆黑房间内,在厕所对其掐打和辱骂,更有恐吓行为如威胁要“剁手”。
对此,许多家长选择报警处理。涉事三名教师已被暂停职务,在调查期被禁止从事幼儿教育领域内的任何工作。
1. 愤怒下的人肉搜索
虽未公开涉事教师姓名,网民已挖出她们资料,3月初有网友在Instagram设账号,公开其照片及姓名。
账号原本设定为公开账号,但不久后换成私人账号,已有超过2800人追踪,但目前已全数撤下。

网友开设账号公开涉虐童教师个人资料,此账号已被撤下
来源:联合早报
2. 构成恶意公开隐私行为
廖玲铃律师事务所的董事经理廖玲铃和实习律师Nur Fatin表示,账号公开涉事教师资料属恶意公开隐私(doxxing)行为。
防骚扰法定义此行为涵盖三种情况:发布个人资料意图造成骚扰、惊慌或不安;发布个资让受害人害怕遭受攻击;公开个资借此煽动暴力。
帖文虽无恶意言论,但其用词如“揭露恶魔” “正义”“讨公道”等,不仅是单纯提醒公众留意,且表明发帖者意在鼓动公众骚扰涉事者;选择于社媒发文,而非向警方举报,也说明了此意图。
3. 需承担法律责任
受恶意公开隐私影响的个人可报警、提起民事诉讼索赔,或申请个人保护令禁止进一步公开资料。若公开资料有误,涉事者可要求发帖者更正或停止发布。
首先,境外发帖者同样有法律责任。Fortress Law董事欧阳伟恩强调,防骚扰法令有治外法权效力,即使在新加坡境外发帖也需承担责任。
第二,分享或引述帖文也可能需要负责。不仅是发帖,评论等行为也涉及诽谤。对已结案和未结案的案件作出评论是有区别的,任何人若损害或干扰法庭诉讼,会触犯藐视法庭的罪名。
第三,个人账号并不能免除发贴者罪责。账号公开与否依帖文意图及影响而定;更改为个人账号,不能改变已对涉事者造成骚扰的事实,所以发帖文者仍会面对刑事责任。
4. 谨慎行使言论自由权
虽然虐童事件涉及孩子,紧密牵动着大家的情感,但人肉搜索对孩子和司法程序都没有帮助。
公众应负责任地行使言论自由权,避免发布引起骚扰的评论或留言,并适当地考虑到涉事者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
参考资料:
1. 三女教师被指虐童遭网民肉搜公开个资 律师:已触法,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