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留学已成为中国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国孩子的留学年龄也越来越小,以期更好的与国外文化融合。
作为允许家长陪读的国家,新加坡一向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小学生的留学目的地,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对应的留学政策,那么随着新加坡低龄留学潮到来,各位家长和同学做好去新加坡读书的准备了吗?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顺利适应新加坡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呢?
Part 1
语言难关
首先,语言是留学生到新加坡遇到的第一大挑战。
一般有低龄出国打算打算的家长基本都让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英文培训了,比如周末上一节外教课,一组孩子们跟着老师唱歌做游戏,一节课下来玩得很开心。
孩子学会的只是一些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花费的金钱不少,但是孩子的英文水平还是保持在初级阶段。

低龄留学的孩子近年来特别多,这些孩子们进入国外的国际学校的时候,不能完全听懂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讲课,尤其是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英文差距会更大。
中学来新加坡留学的孩子们,在阅读量上已经比本土的孩子们要少读几百本的英文书了。
这巨大的缺失除了影响阅读,还会直接影响听说和写的能力,同时会造成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够。
Part 1
家长可以这样做
这时候,小新给家长三点建议
提前准备
对于国内岁数小的孩子来说,如果家庭有送孩子出国的打算,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早期的听、说、阅读理解、写作的训练;
如果在孩子已经就读7、8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准备,能够做的就是尽快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至少一小时以上的额外阅读时间,尽量去弥补欠缺。

可以让孩子学习phonics方法,新加坡的孩子学习英文就是通过phonics这个方法来学习拼写。但是phonics这个方法要加上长期的阅读才会有效果。
海外夏令营
参与海外学校的夏令营 提前到目的地国家适应环境。这样的话,让孩子对新加坡的学习环境提前有一个熟悉的机会。

提前前往目的地国家,实地生活一段时间
这样会让孩子对新加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当地的民俗风情等。
Part 1
国际学校语言课程
如果孩子上的是新加坡的国际学校的话,小新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各个国际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语言能力评价的测评体系,内容包括听、说、读、写4个单项,也会做相应的分级。
所以,家长和孩子们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所在的级别,各个单项的水平,再通过相应的培训,达到学校要求的级别,进入主流班。

以CIS加拿大国际学校为例,ELL级别的考核包括听说读写。
小学阶段来CIS留学的孩子,第一目标就是要出ELL,争取在3年级之前尽早进入主流班。有些孩子甚至到了中学,还没有出ELL,不能与其他同学一样进入主流班学习对应的国际课程。这样之前家长和同学们付出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Part 1
APTIS普思考试
而6年级以上的学生入学必须参加APTIS普思考试。Aptis 普思考试是一项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权威打造的创新型国际英语测评工具。
Aptis普思考试旨在考察与你的要求相适应的英语技能。组织/机构可通过普思考试评估全部四项英语技能—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以及核心的必备知识(语法和词汇),或者仅测试其中一项技能。

报考CIS加拿大国际学校6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APTIS普思考试,如果没有达到最低分数线,没有办法入学,进不了预备班。
CIS的中学预备课程是为11至14岁的英语初学者设计的。课程主要针对每位学生的英语(每个环节如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进行强化,以便学生能在完成课程后顺利升级到CIS主流课程。
Part 1
WIDA测试
美国史丹福学校则和加拿大国际学校不大一样。
美国史丹福国际学校的入学测试用的是:WIDA测试,里面的EAL。EAL分为S-EAL和M-EAL from 5 to 16 years。
World-class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Assessment(WIDA,世界级教学设计和测试)是美国20个州联合开发的为母语非英语的美国中小学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评价的测评体系。

WIDA 全称为 World-Class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Assessment 世界级教学设计和测试,目前已在美国 39 个州及全世界范围内 400 多所国际学校进行使用。
这是一项包含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的测试,不仅仅测试学生的英文水平,还测试学生英文在具体课堂学术场景中的应用,非常像 mini 版的 TOEFL 考试,但是难度按照年级划分,低于 TOEFL 考试。
以下图中的学生为例,他在入学测试中采用 WIDA 测评形式,内容包括听说读写4个单项。

听力达到 Level 2.6的水平;口语单项是 Level 3,因此听口单项平均起来,是 Level 2.7 的水平( Oral Language )。
写作Level 4 的水平和阅读是 Level 3.8 的水平,综合起来在 Litaracy 这一项是 Level 3.9 的水平。听说读写四项进行整体评估,处于 Level 3.5,距离6还差了2.5的水平。

所以,如果孩子们是想要进入以上两所国际学校的话,家长要针对小新上文中的内容,早点做准备了!
Part 1
入学过渡期的关键环节
对于低龄孩子来讲,只身一人到国外学习、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国外的教学环境与生活方式与国内有较大区别。
初到国外,想要能适应下来,必须具备很强的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为中国的小留学生都在一起玩,私下也都是用中文交流。

日常使用的也是中文的社交网络,看中文电视语言和文化障碍,绝大多数小留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新同学的圈子。
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关于新加坡的风俗等知识,很多来自书籍,这和想要快速地进入英文语言环境有非常大的冲突。长此以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Part 1
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帮助
作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的三点:
理解孩子,换位思考
对于中国家长来讲,我们必须明白,刚刚走出国门的孩子,独自一人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心理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涟漪是必然的,也是非常正常的。

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在与孩子交流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年龄阶段,选择一种更适合的交流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说教式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有的孩子来了国外半年就学不下去了,原来在国内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国外因为英文的差距造成课程明显跟不上,学不进去,脑子变慢了,这些可能都是情绪出了问题。
及时沟通
父母要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

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那么长久下去,孩子将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同时还应该选择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
像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只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沟通方式,才更加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能够达沟通的预期效果。
另外就是增加沟通频次,青少年在外面受到挫折、孤独、无助的时候,也很少知道该怎样减压,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身边有亲人或好友,能及时沟通交流、讨论、释放紧张情绪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关键。

倾听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进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
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说,父母只需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那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Part 1
新加坡与国内学习习惯差距大
中国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班级里一个老师对着几十个学生,课上老师说学生听,课下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很少有一个民主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相反,国际学校一个班级二十多个孩子,很多时候采用圆桌型教学法,特别是人文类的学科都是通过讨论、辩论式和提问式的方法来学习。

中国的孩子因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英文能力本身也欠缺,所以课堂参与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为课堂参与不够又反过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课堂成绩和分数。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学习和生活上失去了成就感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没了上进的动力,便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学业不说,脾气也开始异常暴躁,情绪起伏大,最后以被开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