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效且具有关怀的公共运输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加坡,每天有超过500万人次乘搭公共运输,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具包容性的公交系统,让公交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根据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新加坡将为公众提供安全、负担得起、无障碍的可持续性交通系统,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通过扩大公共运输,特别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为此,新加坡将逐步构建更多的包容性设施。
包容性的设施建设温暖公交体验

婴儿护理室,图片仅为参考
对于有年幼孩童的家庭
兴建中的裕廊区域线、跨岛线,以及新的巴士转换站将会提供育婴室,给哺乳期的母亲、父母和看护者私人空间照管婴孩。 目前,汤东线的所有转换站,以及六成的巴士转换站都设有育婴室。所有公共巴士上也设有固定婴儿推车的装置,让家长出行时更加安心。
对于听障者
为了帮助失聪或有听力障碍的乘客与公共运输人员沟通,所有新地铁车站的乘客服务中心——从汤申-东海岸线开始——都将配备听力增强系统(Hearing Enhancement Systems)。这些系统可以将声音清晰地传送给佩戴助听器的人,而不会受到背景噪音或混响的干扰。 现有巴士转换站若正进行翻新工程,以及建于2019及之后的转换站,都将安装这套听觉增强系统。 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与新加坡聋人协会(The 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The Deaf)、新加坡建设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和公交业者共同开发的一种“视觉沟通工具”,用象形图和文字形式表达常见的公交关键词。此项工具将于今年年底在所有的捷运车站和巴士交汇处推出。使聋人或有听力障碍的通勤者和公共运输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容易。这套系统同样将作用于在2019年建成的以及目前正在翻修的巴士换乘站。
对于失智症患者和他们的看护者
今年底,所有公交站点(nodes)将陆续成为失智症社区友善站(Dementia Go-To Points)。
公众若是发现失智症患者需要帮助,可以将他们带到失智症社区友善站,然后工作人员将为其提供帮助,由受过培训的公交职员协助患者,让他们回到看护者身边。这些友善站也是资源中心,提供有关痴呆症的信息和协助的相关资源,并将需要帮助的人与痴呆症相关服务联系起来。
目前,约有54个公交站点,包括地铁站、轻轨站、巴士转换站和综合交通中心,已设置失智症社区友善站。完整列表可在护联中心(AIC)的“失智症之友”(Dementia Friends)应用程序上找到。

巴耶利峇地铁站的痴呆症帮助点,图片来自:SMRT
未来的公共运输网络
便民是体现人性化通勤的重要因素,到2030年,80%的家庭都可以在10分钟内步行至最近的地铁站,地铁轨道将从现在的178公里扩建到360公里,成为大家出行的最佳选择。陆路交通局还会在全岛范围内建造更多有遮蔽的连接通道,未来将在现有地铁站400米半径范围内都建起来避风连接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