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高效且具有關懷的公共運輸系統對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在新加坡,每天有超過500萬人次乘搭公共運輸,政府將不遺餘力地打造一個具包容性的公交系統,讓公交成為大家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根據新加坡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新加坡將為公眾提供安全、負擔得起、無障礙的可持續性交通系統,改善道路安全,特別是通過擴大公共運輸,特別關注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為此,新加坡將逐步構建更多的包容性設施。
包容性的設施建設溫暖公交體驗

嬰兒護理室,圖片僅為參考
對於有年幼孩童的家庭
興建中的裕廊區域線、跨島線,以及新的巴士轉換站將會提供育嬰室,給哺乳期的母親、父母和看護者私人空間照管嬰孩。 目前,湯東線的所有轉換站,以及六成的巴士轉換站都設有育嬰室。所有公共巴士上也設有固定嬰兒推車的裝置,讓家長出行時更加安心。
對於聽障者
為了幫助失聰或有聽力障礙的乘客與公共運輸人員溝通,所有新地鐵車站的乘客服務中心——從湯申-東海岸線開始——都將配備聽力增強系統(Hearing Enhancement Systems)。這些系統可以將聲音清晰地傳送給佩戴助聽器的人,而不會受到背景噪音或混響的干擾。 現有巴士轉換站若正進行翻新工程,以及建於2019及之後的轉換站,都將安裝這套聽覺增強系統。 陸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與新加坡聾人協會(The 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The Deaf)、新加坡建設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和公交業者共同開發的一種「視覺溝通工具」,用象形圖和文字形式表達常見的公交關鍵詞。此項工具將於今年年底在所有的捷運車站和巴士交匯處推出。使聾人或有聽力障礙的通勤者和公共運輸人員之間的溝通更容易。這套系統同樣將作用於在2019年建成的以及目前正在翻修的巴士換乘站。
對於失智症患者和他們的看護者
今年底,所有公交站點(nodes)將陸續成為失智症社區友善站(Dementia Go-To Points)。
公眾若是發現失智症患者需要幫助,可以將他們帶到失智症社區友善站,然後工作人員將為其提供幫助,由受過培訓的公交職員協助患者,讓他們回到看護者身邊。這些友善站也是資源中心,提供有關痴呆症的信息和協助的相關資源,並將需要幫助的人與痴呆症相關服務聯繫起來。
目前,約有54個公交站點,包括地鐵站、輕軌站、巴士轉換站和綜合交通中心,已設置失智症社區友善站。完整列表可在護聯中心(AIC)的「失智症之友」(Dementia Friends)應用程式上找到。

巴耶利峇地鐵站的痴呆症幫助點,圖片來自:SMRT
未來的公共運輸網絡
便民是體現人性化通勤的重要因素,到2030年,80%的家庭都可以在10分鐘內步行至最近的地鐵站,地鐵軌道將從現在的178公里擴建到360公里,成為大家出行的最佳選擇。陸路交通局還會在全島範圍內建造更多有遮蔽的連接通道,未來將在現有地鐵站400米半徑範圍內都建起來避風連接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