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须考虑不同残障人士需求 打造更具包容性社会

为打造对残障人士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我国必须考虑到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建议我国应从三方面着手,更好地帮助成年后的残障人士实现潜能。
在针对感谢总统发表施政方针演说动议发言时,也是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的蔡瑞隆就如何加强对成年后残障人士的援助提出三项建议。首先是采用案例管理方式,通过个案经理协助残障人士以及他们的家人,在不同机构和服务业者之间进行协调,更好地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服务和补贴。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说,以中心为基础的做法跟以人为基础的做法相反它将寻找适当服务的负担完全放在残障人士和看护者的肩上。如果残疾人在完成学校教育后没有加入任何18岁后以中心为基础的服务,他们将不再获得急需的个案管理援助。
蔡瑞隆也表示残障人士一生的需求并非保持不变,因此建议政府在评估和了解他们所需的援助时,应该采取更全面、持续的方法。最后蔡瑞隆也建议为残障人士提供综合的社会及健康保健服务。他举例指出有的残障人士需要全套的居家护理服务,包括复健、冲凉以及社交活动,不过提供这些服务的,有的是护理业者,有的则是社会服务机构。
“残障人士和他们的家人必须在不同领域的多个服务业者之间探索复杂的网络。我们应该简化系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协调、全面的居家服务。”
他也强调我国必须详细研究这些方案,确保相关举措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我国也应该继续推动2030年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的落实,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