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年年的老母亲
前媒体人、大厂女工,现和娃娃一起躺平新加坡(偶尔支棱)。
新加坡“男校金三角”
新加坡市中心有一个区域,被本地人亲切称为“男校金三角”(Boys' School Golden Triangle)。
新加坡“男校金三角”

这里位于纽顿和诺维娜地铁站之间,地处新加坡市中心老钱聚集地,闹中取静,交通便利。
金三角一公里内三所顶级男小,分别是一所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SJIJ)以及两所英华小学(Anglo-Chinese School, ACS)。两公里内涵盖新加坡女子学校 (Singapore Chinese Girls' Primary School)、圣玛格烈学校(St Margaret's School)和宏文小学 (Hong Wen School)六所名校,和很多国际学生喜爱的华苑小学 (Farrer Park Primary School)。

这里被七所小学环绕,除了学习气氛浓厚,也聚集了大量的名师和优质补习资源。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片区域因为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发展较早,只有别墅和公寓,房契多为永久。外加在新加坡人眼中,在邮区9,10,11居住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在房价飙涨的这些年,在这片D11区域买房的,仍旧都是本地新加坡公民,资产配置也并不是以转手买卖为主,而是以学区自住为主,因此房价由于交易量不多,多年以来价格都维持稳定,是一个绝佳的长线置业区域选择。
鲜为新移民知的
“新加坡名校”
在这片区域里,一所历史悠久但鲜为新移民知的学校,就是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为什么历史悠久却又鲜为人知,因为这所学校大多数家长群体是只会讲英文土生土长新加坡人、印尼和东南亚华侨、以及定居在新加坡的洋人。加上天主教学校普遍性格低调,英文校名在华语语境中的翻译错误(时常被错译成圣约翰、圣约瑟、圣约瑟夫学校等),导致网络上信息断层。
早些年低龄留学新加坡的SM1奖学金得主们,也没有进入过圣若瑟系列中学和高中,更让这所学校变得小众而神秘。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间新加坡的宝藏小学——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圣若瑟书院附小 SJIJ

要说附小,先来谈谈圣若瑟系列学校在新加坡的历史。
圣若瑟书院
圣若瑟书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SJI)是新加坡第三老的学校,1852年由法国传教士德拉萨兄弟(S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创立。建校时间仅排在莱佛士书院 Raffles Institution(1823年),圣玛格烈学校St. Margaret's School(1842年)之后,已经有超过170年的历史。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圣若瑟校友会非常强大,走出来的名人包括新加坡前总统陈庆炎,前副总理张志贤,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以及新加坡本地著名政要、吉宝集团前董事经理林子安,星展银行董事会主席佘林发,导演李炳文等诸多政商届领袖人物。
有趣的是,SJI相当一部分校友都是新加坡的政治家和奖学金得主,但当一个人成就巨大的时候,学校的名字也许并不是最会被提及的信息。
SJI有四所附属小学,分别是
圣若瑟书院附小 (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男校
圣斯德望学校(St. Stephen's School)男校
拉萨尔学校(De La Salle School)混校
圣安东尼小学 (St Anthony’s Primary School)混校
此外,圣若瑟系院校还包括
圣若瑟书院 (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dependent) (初中男校,高中混校)
圣若瑟书院国际学校 (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混校
圣伯特理中学 (St Patrick's School )男校
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混校
SJIJ作为圣若瑟书院最有名的附属小学之一,常年霸榜SJI录取学生人数,即便SJI在2023年录取分数已经降为7分。

地处市中心诺维娜地铁站旁,周边高档公寓别墅林立,SJIJ学生大都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由于在新加坡本地群体圈层中热度很高,这所学校只有新加坡公民才有机会进入。
每到小学报名季,学校附近的公寓租赁咨询量就开始暴增,孟母三迁的新加坡父母开始各显神通进入新加坡金三角地带,为孩子置换一个良好的未来。
金三角学校
如何选择?
因为针对附属学校,SJI(初中)录取分数线对于附小,比起ACS(初中)对于附小,AL分数要高出十几分,这也是ACS在一定程度上在小学报名时人数更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进入了小学,后续即便成绩不理想,孩子也大概率能留在英华的初中体系,但在SJI则会被淘汰。

最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周边一公里住宅数量非常有限,SJIJ在小学2C报名阶段,两公里内公民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录取!
素质教育
为重
SJIJ很英式,主打平易近人的低调奢华有内涵。学校使命主张 “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生活,成为正直的人和为他人服务的人” ,这也是圣若瑟的孩子比起其他高收入家长聚集的名校团体,更接地气、更谦卑的原因之一。
学校同时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尤其待人接物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孩子都要严格遵守 “Greet, Smile, Thank you" (问候、微笑、感谢)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走在校园里,会感受到一种孩子们平和快乐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气场。
在这里,由于孩子家长普遍都是英文沟通的人群,以及学校重视沟通技巧,孩子的英文成绩和演讲能力非常扎实。小学英文课虽没有教材,但老师会为孩子专门定制丰富有趣的worksheet和内容,当中包括通过英文课学科学、童话、动物知识等,让孩子边玩边学通识知识,词汇和语法。
也是因为学校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SJIJ的试卷,不在任何市面上流通,主打一个私人订制。
强调运动
、爱与生命力
与其他戒备森严的小学不同,SJIJ几乎可以随意进出。每天早晨,家长们都会站在楼下,目送孩子爬上楼梯进入走廊走进课室。孩子在家长的注视下,也边走边摆手、回头,整个早晨上学的过程当中,充满了爱和期待。

这所学校就像一朵七色花,学习成绩仅仅是花朵的一瓣,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包括品德、体育、阅读、沟通、情商和纪律。
不同于新加坡绝大多数学校,这里有强大的校友会和家长志愿者协会,从小一第一学期开始,SJIJ的学生就可以参加比如足球、羽毛球、游泳、橄榄球和国际象棋等课外活动,而其他学校通常在二、三年级才开展相关活动。

每天下午足球课
SJIJ的孩子们可以在放学后充分放电,对于低年级的男孩来说,通过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和专注力,非常重要。
SJIJ的足球队,也是新加坡最强的足球队之一,配置全职足球教练。学校几乎也是历年National School Games足球决赛的主赛场。


作为天主教学校,《圣经》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参加天主教活动,老师会安排其他课程。
新移民对于教会学校的误区
这也是很多新移民对于教会学校的误区,认为学校教学章程会同其他非教会学校不一样。这样的担心实属多余,因为在新加坡这个多种族社会,回教徒也可以在基督教学校学习,教育部会严格管理所有学校的宗教教育章程,保证平等透明。此外,放眼欧洲,顶级私校几乎都是教会学校,理念可以传承百年,也充分印证了学校的价值观是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即便孩子没有宗教信仰,《圣经》作为西方社会的基石,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则。由于圣经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从教会学校毕业的孩子英文写作和沟通能力,从小也会非常扎实。
最后,希望孩子们都能在小学报名中选到心仪的学校,在新加坡度过一个快乐,松弛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