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现一种疑似新型洗钱手法,利用社交媒体以 “苹果员工优惠代购” 为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引发公众关注。

来自香港、在金融业工作的周先生(40 岁),6 月 29 日抵达新加坡后,因工作需要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
在社交媒体小红书搜索时,他留意到一名名为 “好物分享推荐官” 的博主发布的帖子。
帖文称,博主曾通过 “员工内购” 以八五折优惠价购得苹果电脑 MacBook,还表示愿意介绍 “员工” 为他人代购。
随后,与周先生对接的人转用微信沟通,表示能帮他以 1400 元的价格买到原价近 2000 元的 MacBook Air 电脑。
不过,对方强调必须用指定的 “员工卡” 操作付款,之后周先生再通过 PayNow 或支付宝(Alipay)转账,偿还由 “员工卡” 垫付的款项。
周先生透露:“他给了我信用卡号、有效日期和三位数安全码(CVV),但没有持卡人姓名。
我当时以为这是一张设置了限额的企业卡,而且是收到电脑后才付款,就没太在意。”
周先生下单后,7 月 4 日前往乌节路的苹果门店领取电脑。
这时,他发现单据上标注的是原价,并非对方所说的员工优惠价,这让他心中生疑。
更让周先生产生警觉的是,当对方发来支付宝收款码时,系统弹出 “高风险交易” 的提示。
周先生询问情况,对方不仅不解释,反而一味催促他付款,甚至提出可以分期支付,但始终拒绝透露收款人姓名,还反过来指责周先生 “是不是想赖账”。
“对方发来的收款账户显示注册地在中国福建,这时我意识到,他可能是用盗来的信用卡资料帮我下单。” 周先生说。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周先生当晚 9 时带着已拿到手的电脑前往警局报警,并将电脑交由警方处理。
警方接到报案后,证实案件正在调查中。
此次事件提醒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及涉及任何资金交易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对过于诱人的 “优惠” 信息要仔细甄别,避免卷入可能的违法犯罪活动,遭受财产损失或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