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4 月 2 日,一则重磅消息在新加坡交通出行领域炸开了锅!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正式官宣,授予 Grab 旗下子公司 GrabCab 路召车运营商执照。
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意味着 Grab 即将成为新加坡第六家合法出租车运营商,与康福德高、CityCab、Trans - Cab、Strides Premier 和 Prime 一同,角逐新加坡出租车市场这块大蛋糕。
从 4 月 9 日起,GrabCab 将手握这张有效期长达 10 年的 “入场券”,开启在出租车领域的征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剖析这一行业大事件。
01 GrabCab 的破局之道
(一)差异化市场定位
新加坡现有的出租车市场格局中,五家运营商运营着约 13,000 辆出租车,其中康福德高集团(含 CityCab)占据了 63% 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GrabCab 的加入,犹如一条鲶鱼,将为市场带来全新的活力与变革。

供给侧革新:
在新加坡,深夜和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人,工业区等区域也存在出租车供应不足的情况。GrabCab 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市场痛点,计划通过扩充车队,填补这些时段和区域的运力缺口。
据了解,首批 GrabCab 车辆预计 6 月上路,而在司机招募方面,已经收到了 “超预期” 的申请,这足以显示出司机们对 GrabCab 项目的看好。

技术赋能:
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GrabCab 将在技术方面下足功夫。全车标配远程信息处理设备,除了能实时监测急刹、加速和事故外,还能为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助力优化运营策略。
同时,接入 Grab 的 “替班司机智能匹配系统”,司机们可以更便捷地找到经过验证的替班司机,解决因个人突发情况无法出车的困扰,保障服务的连续性。不过,在价格方面,GrabCab 的动态定价仍需遵循 LTA 出租车统一定价框架,确保价格公平合理,保障乘客权益。
(二)曲折的进军之路
其实,这并非 Grab 首次尝试进入出租车市场。早在 2023 年,Grab 就曾计划收购 Trans - Cab,意图借此快速切入出租车领域。然而,这一收购计划因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CCCS)“可能造成市场垄断” 的裁定而夭折。
但 Grab 并未因此放弃,此次选择 “白手起家” 的模式,虽然前期投入较大、难度较高,但却规避了监管风险,还收获了诸多政策利好。
比如,获得了十年长期运营许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拥有渐进式扩编车队的政策宽容,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节奏,稳步扩充车队;以及新能源车辆审批绿色通道,为打造绿色车队提供了便利,加速了其在环保出行领域的布局。
(三)司机生态博弈
面对外界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的质疑,Grab 积极回应,明确承诺不设置司机独家合作协议,平台订单分配算法保持中立,并且现有私家车租赁业务与出租车业务将并行发展。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打消司机和市场的顾虑,让司机们能够安心加入 GrabCab 车队,同时也向市场表明,Grab 将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不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打压其他竞争对手。
02 行业震荡:传统运营商的应对之策
随着 GrabCab 的加入,新加坡出租车市场的竞争必将愈发激烈,现有的五家运营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先来看看截至 2025 年 1 月的市场格局:

*注:Strides Premier由Strides Taxi与Premier Taxi合并而来
面对新的竞争态势,各运营商也纷纷开始谋划应对之策。
Prime Taxi 副总经理梁志勇坦言,他们当前 545 辆的车队规模尚未达到 800 辆的最低要求,正加速车队扩容。
而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小运营商可能会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变局服务升级、成本管控、联盟防御等,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总之,随着首辆 GrabCab 即将驶上新加坡的街头,这场由算法驱动的 “橙色风暴”,必将重新书写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图景。
未来,新加坡的出租车市场会走向何方?GrabCab 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传统运营商又将如何坚守阵地、突出重围?让我们拭目以待,一同见证这个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