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扫墓活动已经开始,随着近年来更多人到骨灰安置所祭祖,传统的祭拜方式也出现了改变。除了更多人购买袖珍食物模型作为拜祭品,假花也渐渐取代鲜花成为清明节的热门选项。
从云吞面、糕点到黄梨,这一盘盘栩栩如生的食物,全都是按1比12比例制作的微缩粘土模型。这家位于黄埔通道巴刹的店家发现,每到清明时节,这类模型的销量就会上涨约两成。
微缩模型店老板娘李婕旎说:“那些人(往生者)以前很喜欢吃这些东西,所以排在那边好像是纪念那个人而且好像是一个跟着一个嘛,好像看人家也有排这个所以就会更多人,我也想排一下。”
此外,长宽约五公分的袖珍家具,最近需求也增加。业者透露家属会在私人骨灰安置所的龛位内进行布置,打造出客厅等往生者生前的生活环境。
为了应付需求,业者开始同一名理工学院生合作,通过三维打印提高微缩模型的精确度和制作效率。
另外,由于很快会凋谢,扫墓时少不了的鲜花也渐渐被假花取代,成为更多人到骨灰安置所探望时的选择。这家业者透露清明期间假花占了整体销量的八成。
花店负责人冯勇豪说:“通常老年人买假花会多过年轻人,但通常如果有年轻人有跟我们讲是要清明拜祭用的,我们就会推荐说,你买假花放在那边会比较好,处理也比较容易。”
受访的花卉业者告诉记者,除了假花之外,像这类干燥过的满天星近来也受到一些年轻人的青睐,因为在美观之余也能存放更长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