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掃墓活動已經開始,隨著近年來更多人到骨灰安置所祭祖,傳統的祭拜方式也出現了改變。除了更多人購買袖珍食物模型作為拜祭品,假花也漸漸取代鮮花成為清明節的熱門選項。
從雲吞麵、糕點到黃梨,這一盤盤栩栩如生的食物,全都是按1比12比例製作的微縮粘土模型。這家位於黃埔通道巴剎的店家發現,每到清明時節,這類模型的銷量就會上漲約兩成。
微縮模型店老闆娘李婕旎說:「那些人(往生者)以前很喜歡吃這些東西,所以排在那邊好像是紀念那個人而且好像是一個跟著一個嘛,好像看人家也有排這個所以就會更多人,我也想排一下。」
此外,長寬約五公分的袖珍家具,最近需求也增加。業者透露家屬會在私人骨灰安置所的龕位內進行布置,打造出客廳等往生者生前的生活環境。
為了應付需求,業者開始同一名理工學院生合作,通過三維列印提高微縮模型的精確度和製作效率。
另外,由於很快會凋謝,掃墓時少不了的鮮花也漸漸被假花取代,成為更多人到骨灰安置所探望時的選擇。這家業者透露清明期間假花占了整體銷量的八成。
花店負責人馮勇豪說:「通常老年人買假花會多過年輕人,但通常如果有年輕人有跟我們講是要清明拜祭用的,我們就會推薦說,你買假花放在那邊會比較好,處理也比較容易。」
受訪的花卉業者告訴記者,除了假花之外,像這類乾燥過的滿天星近來也受到一些年輕人的青睞,因為在美觀之餘也能存放更長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