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解封第三阶段将持续一年或更久,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020年11月10日   •   3万次阅读

卫生部长颜金勇11月5日在国会答复询问时指出,新加坡第三阶段的病毒阻断措施解封可持续长达一年或更久

他也重申,第三阶段解封不是恢复到冠病疫情之前的状况,而会是一种新常态,并将持续到全球其他地区都能严格控制病毒,或直到出现可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或治疗。

所以未来,持续警惕和抵抗新冠病毒的生活会变成常态化的状况,这漫长的第三阶段对新加坡的各方面来说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01. 第四代领导班子短期内不交棒

新加坡前副总理贾古玛教授,在他刚完成的英文新书《治国—新加坡的视角》中指出,新加坡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尚未缓解,不应该临阵换帅,第四代领导班子接棒的时间表或许应该推迟。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显著,李总理今年7月也表示,“只有能够将国家完好地交给下一个团队时才会交棒”。

贾古玛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是,万一新冠疫情持续到临近下届大选该怎么办?李总理会不会重新考虑他的决定?

李显龙总理今年68岁,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即步入政坛,2004年从第二任总理吴作栋手中接过领导棒子,担任总理至今。

在这之前,他多次重申希望在70岁前把领导棒子交给继任者。即使在今年2月10日庆祝生日的时候,他仍然许下了如期交棒的愿望。

没有想到的是,新冠大流行后,世界改变了,也打乱了接班的原定计划。在7月25日的记者会上,李显龙针对交棒的时间点回应媒体提问时说,之前的生日愿望是在新冠发生前许下的,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他“委婉”地推迟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并宣誓就职新一任总理。

从本次大选结果来看,新加坡面对的危机比想像中严重。疫情大流行下,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也攀升。如何协助企业摆脱眼前的困境?如何帮助被裁工人找到新工作?是政府必须倾全力的头等大事。

其次,行动党在本次大选的得票率下降,没有达到预期65%的目标,多个选区的得票率都低于60%。以第四代部长为领军人物的8个集选区,只有3个得票率达到预期目标(65%)。部分选区与反对党的得票率非常接近,新设立的盛港集选区虽有第四代核心成员领军出战,还是败给了反对党。

这是一个警讯,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选民对政府施政“不满意”。

种种迹象说明,短时间内完全放手给第四代领导团队,还不是时候。

以李显龙为首的第三代领导团队还需要给予第四代班子“扶一把、送一程”,让他们的团队更加稳步,才能带领人民向前迈进。这也是李显龙推迟交班计划的其中一个因素。

在后疫情变化多端的世界格局中,经验丰富的部长能有一股稳定大局的领导力量。正是如此,李显龙在内阁中还是倚重有经验的部长领导各部门,希望能尽早渡过疫情下的重重难关。

在新一届的内阁中,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成员一些保留主掌原部门,如财政部、贸工部、人力部,这可让先前制定的财政政策、抗疫措施、企业复工复产复业计划等,能继续推行与进一步强化。

一些成员也在各部门之间进行调动,如教育部、交通部、国家发展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本届易名后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让他们可以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新部门的挑战与经验。

从李显龙新内阁阵容来看,阁员由老(经验丰富者)、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52岁,可说是壮年之时,富有朝气。

如何加强与争取没有投票给行动党这部分选民回心转意,以免在权力移交时出现脱离民众的现象而失去支持?政府需要重新检讨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以及深入民间去了解人民的疾苦。

惟有做好、做足(加强与人民的联系、深入民间了解)这些工作,让经济复苏,让社会运作顺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没有那么多怨气,李显龙才会安心把领导棒子交予第四代团队,才会放下“再送一程”的担子。

02. 经济恐难“V型”复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发布半年一度的《宏观经济评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加坡经济从2019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累计下降14%,降幅比过去几次经历的危机更大。

鉴于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尚不明朗,经济下行压力大,新加坡部分经济领域到2021年底前不太可能恢复增长,整体经济实现复苏预计需要更长时间。

报告指出,虽然今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较第二季度显著反弹,但仍比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了7.2%。因企业和家庭开支收入减少和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复苏预计将比第三季度缓慢。

报告显示,疫情暴发后,新加坡经济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顶峰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谷底,累计下挫14%。

相比之下,在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灭和2008年至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新加坡经济平均降幅为6.1%。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指出,在过去的危机中,经济从顶峰降至谷底一般历时约四个季度,复苏时间也大致相同。

目前,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使经济增幅下降既快又大,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下降至13.2%的谷底,虽然第三季度在新冠病毒阻断措施放宽后环比迅速反弹回升7.9%,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明朗,复苏前景也不明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预计,明年经济有望取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增幅,但部分经济领域,尤其旅游相关行业及本地服务行业到2021年底也不大可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虽然以内需为主的领域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小,但疫情对这些领域造成的最终消费需求下降,将冲击许多企业和家庭,对经济打击更为显著。

不过,还是有种种迹象表明,新加坡很多行业的复苏情况正在好转。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令人意外的“V”型复苏,包括半导体、房地产以及零售销售。

马来亚银行金英证券行经济师蔡学敏、李主礼和刘若纯撰写的报告指出,新加坡政府慷慨的补助、有史以来的低利率、高储蓄率以及居家办公等措施,可能都是一些行业能快速“V”型反弹的原因。

随着国际贸易在第三季逐渐复苏,新加坡港口货柜吞吐量已于9月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零售销售方面,一些非必需消费品的销售,例如手表与首饰,随着新加坡进入第二阶段解封而强劲回弹。报告认为,这可能反映了本地一些比较富裕的消费者在两个月阻断措施期间,所抑制的需求。

其他例如运动服饰与器材、电脑与通信设备、家具与家居设备等,都因为更多人居家办公,销量增加。

房地产交易方面,不论私宅或组屋都已经恢复,9月份的交易量比疫情前高出40%。私宅和组屋的价格在这一次经济衰退中保持坚韧,第三季分别比第二季上升了0.8%和1.5%。

03. 生活方式改变成新常态

疫情除了会对新加坡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长远的影响之外,因为疫情而改变的生活习惯也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成为新常态,我们有必要调整心态接受新的安排。

对于那些需要上班的“打工人”来说:

开放式的办公室提高了新冠的传播风险,后疫情时期的办公室有必要改变设计和布局,例如座位之间增加间隔、确保冷气和通风系统不传播病毒等。

而且,对办公室做大规模整改,可能还不如让雇员能够继续居家或远程办公。

早前有新加坡民调显示,越来越多人逐渐习惯居家办公,80%的人希望在阻断措施结束后,能有一半的工作时间可居家办公。贸工部长陈振声也说,那些可以居家办公的职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继续在家办公。

这么一来,市场将腾出不少办公室空间,商业房地产市场势必受到冲击。

在家办公也意味着住家的水电网络成本会增加,但通勤成本将减少。外出上班的人减少,公共运输频率就有必要作出调整。

人们也要意识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需要更多时间,包括花更多时间等候公共运输和电梯、进出门都需要扫码记录等。

对于在校的学生们来说:

学校必然要尽可能正常上课,因为学校拥有健康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但必须确保学生之间保持社交又维持安全距离,例如座位间距、课室大小和班级人数可能都须调整。

至于大专和高校,居家学习和考试会越来越普遍,学校须帮助低收入阶层拥有适当的电脑硬件和网络设施。确保居家考试的公正性则将是一大挑战,包括如何确保学生不作弊、无法以枪手代考过关等。

于此同时,我们的消费习惯也大大改变了。

新冠疫情大幅度推动本地零售业走向网上业务,连小贩中心和巴刹这些过去看似不可能上网的行业,如今也开始走向线上。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生活数码化,为健康加码”计划,让传统巴刹的摊主通过网络直播卖菜卖鱼。

这是很好的起步,希望可以持续下去,不断改进和扩大到其他巴刹。

面对疫情,旅游业、航空业等领域面对最大的打击。

跨国旅游短期内难以恢复,人们搭飞机、办理酒店入住、开会、进入旅游景点、到餐馆用餐等,都会面对很多不便,包括出入境前可能须做拭子检测、随时消毒、戴口罩、测量体温、保持安全距离等。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