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引争议 家长申诉评分不公

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的成绩引发争议,家长申诉比赛评分不公正。(图:受访者提供)
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的成绩引发争议,家长申诉比赛评分不公正,指裁判将表现好的学生评分拉低。教育部表示,学生的表现都是根据国际武术联合会批准的规则进行评估。
参赛学生家长郑女士告诉《8视界新闻网》,就读小学的儿子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但由于之前有参加全国赛事的经验,因此对于裁判打分方面有了解。
根据教育部资料,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从3月27日举行至4月6日,赛事分为低年级组别(9到11岁)和高年级组别(11到13岁)进行,每组别会有个人或团体赛,以不同武术套路参赛来一决高下。
郑女士说,每场比赛会有五到六名裁判,针对学生的表现打分,而评分都会先交由在场的裁判长先过目。
到场观赛的郑女士就观察到,有些裁判在自己的学生出场时,打分时间会较久,而且分数通常会“出乎预料的高”。
“如果其他学校水平不分上下的话,他们也会打分打很久,然后这些选手的分数就会很低。”
她也指,这样的情况不只出现在低年级组别,高年级组别比赛时也有类似情况。
郑女士说,她在高年级组别比赛现场观赛时观察到,有裁判虽然没有执勤,但还是会出现在观众席上,向正在打分的裁判做出手势。

有家长就在比赛后,将学生们的视频剪辑成短视频放上网,并在视频中强调第一名至第十名之间的表现差异。(图:受访者提供)
家长指偏袒行为一直都有
另一名家长廖先生受访时同样指出,他观看武术比赛已有十多年,女儿与侄女也都有参加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
他称,教练偏袒自己学生的情况其实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但今年的情况格外明显,因为“就算学生的表现差异大,分数也不会被拉得这么远”。
“南拳、长拳和兵器组的比赛都有裁判大力评分给自己的学生。到了中学组,(同样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在拳剑、枪术都出现引起争议的分数。”
有家长就在比赛后,将学生们的视频剪辑成短视频放上网,并在视频中强调第一名至第十名之间的表现差异。
受访家长纷纷表示,学生参与不平等的比赛只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希望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公平和中立的比赛环境,才能让我国武术走向更高层次。

示意图。(图:iStock)
教育部:有流程防止极端分数影响成绩
教育部回复《8视界新闻网》询问时表示,参与全国校际运动会武术比赛的学生运动员表现,都是根据国际武术联合会所批准的规则进行评估。
当局说,为确保客观公正的评分,学生运动员会由来自新加坡武术龙狮总会的七名评委组成的裁判团进行评估,最终成绩会除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值计算,符合国际评审的流程。
教育部指出,如果有学生运动员对成绩感到不满,学校也有渠道让他们及时就成绩提出异议。
针对有家长在网上分享剪辑过的短视频一事,武术龙狮总会总裁廖明峯也透露,武总在得知此事后,已向这个项目的技术委员和总裁判长作了深入的了解。
“这项比赛套路的时间为至少一分半钟。各运动员的每段视频只有大约20秒而且都是经过剪辑。这不能反映出那几个运动员的完整套路和整体的演练表现。”
他说,裁判的评分分为技术与演练两组标准,任何运动员在比赛中若出现失误,技术评分将会被扣。
廖明峯表示,在个别运动员完成比赛后,现场的分数板会显示运动员的得分。如果有失误,失误项目和被扣分数也会显示在分数板上。因此,若对评分感到不满,参赛者可以做澄清、抗议和上诉。
不过,裁判组在为期18天的赛事里,并没有接获任何相关申请。
根据规定,如果有学生运动员对评分有任何异议,可比赛结束后的一个工作天内,向校际赛(武术)主办委员会提交由该校校长正式签署的抗议书。
委员会之后做出的任何决定将视为最终决定。如果抗议成功,委员会将会修改成绩,但抗议若被否决,学校将必须支付150元费用。
如果还是对结果不服,运动员可在收到委员会决定的两个工作日内,向校际赛主办委员会提交上诉书。

全国武术校际运动会比赛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武总:裁判都得上课并经过测试
廖明峯强调,武总只会派出合格、敬业和专业的裁判员来担任所有比赛的裁判工作,并且会在比赛前主办裁判复习班,只有参加复习班及通过测验的裁判员才会被委派参与比赛的裁判工作。
“所以我们肯定,被委派参加校际赛担任武术裁判工作的裁判员,都一定公平、公正及专业地履行职责。”
新加坡武术之家创办人梁文耀受询时说,武术比赛本来就是一种观赏表演性质的体育项目,和一些体育运动是挺相似的,比如体操、水上芭蕾等等,有时会有些争论是正常的。
不过,他认为,这些年来武总除了对武术的推广发展大力支持之外,也开办武术裁判课程,对武术裁判的素质要求挺高。
“参与了这么多年的新加坡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还是挺公正的。要是成绩有争议性就应该当下上诉或询问裁判团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