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生办展览 助公众一探失聪人士的世界

南大生发起名为“This is Your Sign”的展览,新协立通讯与伙伴关系部署长谢爱玲(左三)也到场支持。(图:陆佳丽)

你可知道?手语也有国界和语言之分,本地就有一套“新加坡式”手语。而并非所有失聪人士都完全听不到声音,有的还是有一点听力,甚至能够说话。 来了解如何更好地和他们共处。
四名南洋理工大学传播系学生发起名为“This is Your Sign”的活动,希望通过展览,带领公众走入失聪人士的世界。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手语也有国界和语言之分,本地就有一套“新加坡式”手语。而并非所有失聪人士都完全听不到声音,有的还是有一点听力,甚至能够说话。
这是发起活动的其中一名学生陈妍均在策展时学到的知识。她和同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向246名21到34岁的新加坡人进行调查,结果超过九成的人认为,了解失聪者文化和社群是重要的,不过,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曾参与相关活动。
陈妍均说,她们希望通过展览打破一些迷思,并通过视频访问三名失聪者,让大家能听见他们的心声。
她说:“有一点就是,用词方面要比较小心。英文中的hearing impaired,其实是对失聪人士来说具有负面的影响。因为hearing impaired,它就变成了他们的障碍,如果用Deaf或者是hard of hearing的话,他并没有强调这个障碍。想通过这个展览告诉大家,如何正确地和失聪人士沟通。”
她指出,展览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消除公众对和失聪者共事、聘请他们的一些误区,学会如何具包容性地做出调整和他们沟通。
“譬如说,不用打电话来跟他们沟通,就直接视讯,如果同事和领导层都能有更多意识的话,其实失聪人士是可和任何人一样,都可以独立地工作。”

四名南洋理工大学传播系学生发起名为“This is Your Sign”的活动,希望通过展览,带领公众走入失聪人士的世界。(图:陈妍均)
展览也获得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的支持。新协立通讯与伙伴关系部署长谢爱玲发现,近年来,国人对失聪人士的了解已逐渐提高。
谢爱玲说:“在新加坡,我们大概有50万的失聪人士,这个数据里面包括年长者,不只是先天的失聪的人士。我觉得这个数据可能会越来越多,会增加,因为我们是一个逐渐老化的社会。在辅助科技的辅助下,他们其实是可以过非常独立地生活。”
展览即日起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City Square Mall)举行,直到星期六,主办方预计将有超过1千名公众到访。公众可在展板上贴上贴纸,表达对失聪人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