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董事总经理拉维•梅农(Ravi Menon)在一场名为“支持数字资产创新,反对加密货币投机”(Yes to Digital Asset Innovation, No to Cryptocurrency Speculation)的讲座上发表演讲,认为加密货币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是“极度危险”的,新加坡需要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但与此同时,梅农再次强调了金融管理局的目标,即推动新加坡成为金融科技和数字资产的活动中心。新加坡能否在成为领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同时,保护其公民不受加密货币的不良影响?数字资产创新和加密货币之间又有何区别?我们是否能将二者真正区分开来?
在不深究技术细节的情况下,从本质上来说,数字资产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布和传输的一种数字(或数字化)资源,它包括图像、视频、代币甚至合同。数字资产创新促进了区块链上的无缝和透明交易。
加密货币只是数字资产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加密技术以数字方式创建和保护的。和区块链上的其他数字资产一样,加密货币交易需要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验证,因此这种交易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扰或操纵。
然而,与其他数字资产不同的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将其吹捧为一种可替代的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这听起来很像传统货币,但却不受国家监管。
这反过来又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现在,在他们看来,加密货币往好了说是一种资产类别,往坏了说就是投机性投资。

加密货币是否真正存在风险?
尽管加密货币具有数字化和去中心化的优势,但即使是不怎么关心市场的消费者,也越来越能察觉到它所带来的风险。
因加密货币损失钱财、扰乱生活秩序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些事件大部分都与“加密寒冬”有关,“加密寒冬”是指从2022年初开始,一些主流加密货币的价值开始急剧下降,而且没有减弱的迹象。
就在两个月前,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三箭资本(Three Arrows Capital)面临破产,因为全球加密货币抛售和稳定币Terra的崩盘给该企业带来了巨额亏损,使其陷入对冲基金破产清算的地步。
加密货币的崩盘让很多新加坡的年轻投资者损失了大部分储蓄。除了市场波动,人们仍然担心加密市场中的欺诈活动,包括洗钱和“拉地毯”行为——即开发者人为地推高一种新数字代币的价格,然后携款潜逃。
切忌不分良莠
然而,尽管加密货币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不太稳定,但支撑这种数字货币的技术,即区块链,仍然为金融和非金融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很大希望。区块链本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成员或节点之间进行共享的一种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记录方式非常安全且分散,因为“链上”的每笔交易都必须通过网络所有节点的验证。
由于区块链能够促进即时去中心化交易、保护公开数据,所以它可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有利工具。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与当地的金融科技公司STACS共同创建区块链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和认证注册。
该注册预计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而透明的ESG数据获取渠道,达到进一步监测贸易融资和投资组合的目的。会计与企业管制局(The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 ACRA)也建立了类似的Trust Bar,这是一个数字平台,能够将公司信息,例如商业证书和个人资料保存在区块链上。该平台不仅可以让公众实时访问和验证这些信息,还可以防止他人篡改信息。因此,虽然区块链常常作为分类账簿来交易比特币(Bitcoin)或以太坊(Ethereum)等加密货币,但在非加密领域上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尽管新加坡对加密货币的散户投资进行了限制,但保留区块链和其他金融科技为政策制定者和各机构带来的创新优势很有必要。正如梅农在演讲中所说的,创新和监管并非不能共存,事实上,它们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建造真正的金融科技中心
对新加坡来说,想要实现建造金融科技中心的这个宏愿,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强健且反应迅速的监管系统。长期以来,对于希望寻求稳定制度开展业务、进行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来说,健全的监管系统都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吸引”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加密货币的散户投资进行严格监管可以帮助新加坡远离市场波动、“拉地毯”和洗钱等不良行为,带来高附加值的数字资产活动。当然,这也意味着零售加密平台将流向迪拜等“对加密货币更加友好”的国家和地区,但新加坡不必太过担忧。
新加坡要将金融科技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的方向,就不能寄希望于波动较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市场,而应该以可持续、符合道德规范的区块链应用为中心,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谋取利益。
2010年,高频交易导致了股市闪电崩盘;2008年,不受监管的金融工具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同样的道理,如果加密货币市场不受监管,将会严重扰乱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和经济。
因此,新加坡必须对数字资产活动开展有序监管,将重点放在创造长期经济价值上,而不是从动荡的加密市场中谋取短期利益。

文章来源:Global-is-Asian,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
作者:Woo Jun Jie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