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快到午餐时间了,不知道今天又要吃什么……

不知道小伙伴是否和三叔一样,每天都面对着不知道吃什么午餐的烦恼呢?
或许,会有小伙伴建议:“三叔,听说新加坡的辣椒螃蟹、松发的肉骨茶都很好吃,你去吃那个就好了,不用烦啊!”
新加坡的辣椒螃蟹、松发的肉骨茶确实不错,不过这些美食也不可能天天吃呢……
那么,三叔今天应该吃什么好呢?

新加坡国民美食——什菜饭

图:什菜饭摊位
图源:Sethlui.com 网站
来过新加坡的小伙伴,估计应该曾经见过这样的招牌——什菜饭;而没有来过新加坡的小伙伴应该不知道什么是什(shen)菜饭?
在新加坡,我们一般将什(shen)菜饭念成杂菜饭;而如同“杂”一样,就是多种多样的,即代表着有各种各样的菜色——有猪肉、鸡肉、菜、鱼,豆腐等并以不同的烹饪手法烹煮,让君选择。
例如这样:

图:什菜饭菜色
图源:Broadway Food Centre网站
一般而言,售卖什菜饭的摊位都会准备至少8道以上的菜色让小伙伴选择,并且根据小伙伴点的菜色来计算价格的。
例如,1个肉类加1个蔬菜和白米饭大约是2.70新元起跳;1个肉类加2个蔬菜和白米饭大约是3.20新元起跳;2个肉类加1个蔬菜和白米饭大约是3.50新元起跳。如果有点鱼,那么价格一般都会在4新元起跳。
假如要加饭,可能就需要额外给个0.30新元左右。
注意,这里之所以用起跳,是因为不同的地方,就不同的价格;例如,在冷气食阁的收费会比邻里的食阁(没冷气)来得贵,而在小贩中心的什菜饭就会相对便宜。不过,即使是在冷气食阁点什菜饭,也会因地点的不同而价格不同;例如在邻里商场的冷气食阁的什菜饭,会比市区或中央商业区的冷气食阁便宜。
至于要怎么买,一般的场景是这样的:
“帅哥/靓女,吃还是包?”
“这里吃,白饭少点。”
“好,来,要什么菜?”
“我要这个、那个还有这个。”
“那么要不要淋?”
“帮我淋咖喱汁。多少钱?”
以上的场景或许有一些小伙伴不明白。就让三叔大致解释下:
“吃还是包”——是指要在这里吃,还是外带。
“淋”——是指,是否要淋菜汁;一般有卤汁、咖喱汁的选择。

图:什菜饭
图源:Goody Feed 网站
另外,在点餐时,之所以会用这个、那个,主要是因为有时候那个菜色多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甚至又不清楚那菜色叫什么,又或者头脑突然转不过来叫不出名,而最快且方便的方式就这个、那个。
至于点什菜饭时有什么雷区,可能就是,菜色并不会注明是是属于肉类还是蔬菜类;所以可能以为点的是1肉加2蔬菜的组合,结果是付了2肉加1蔬菜的组合。
简中原因,或许是一些豆腐类的菜色,可能你以为是蔬菜类,但上面有一些肉碎啥的,就成了肉类了。甚至水蒸蛋,是算肉还是蔬菜,三叔还真不知道。
假如午餐的主食想吃饭,另外一个选择可以就是鸡饭了!
又香又滑的海南鸡饭

图:海南鸡饭
图源:HungryGoWhere 网站
海南鸡饭是一道经济实惠而且新加坡人常吃的新加坡国菜;无论是在平民经济的小贩中心还是豪华高级的五星餐厅,都可以找到海南鸡饭的身影。和什菜饭一样,一盘鸡饭的价格则须视售卖的地点而定,价格一般从3新元起跳。
海南鸡饭一般是一碗泡满鸡汤鲜香的米饭,配上一份软滑白切鸡肉,和一碟为食材锦上添花的辣椒蘸酱;好吃的蘸酱会让鸡饭更上一个层次,充满南洋风味的蘸酱搭配为辣酱 加1/3黑酱油加2/3酱青,辣酱要微酸且带有南洋特色的辣感和香气。好的鸡饭应该要做到颗粒完整,每一颗都浸满鸡汤的鲜香,不生不烂,入口生香。
有师傅告诉三叔,要做到鸡皮软滑,秘诀就是当鸡肉蒸熟后,直接把鸡肉浸泡在冷水之中,然后再取出,就能让鸡皮软滑了。至于蒸鸡时所“遗留”下的鸡油,可以用来煮白饭,再搭配香兰叶、香茅等,香喷喷的鸡饭就可以上桌了。
可能会有小伙伴会问,取名海南鸡饭,是否是从海南岛传来的呢?
据了解,海南鸡饭其实源自早期的中国海南移民,海南人会用当地出产的文昌鸡做白切鸡,再用鸡油和煮鸡得到的鸡汤来煮米饭,20世纪初这个做法随着移民传播到东南亚。美食家蔡澜在《海南鸡饭研究》中则提到新加坡的海南鸡饭发源应该归功于莫履瑞,他在二三十年代从海南岛到新加坡,以卖鸡饭为生,并且很有特色的两只手提着两个竹笼,一个装鸡肉,一个装米饭,饭做成球状,圆圆胖胖。

图:海南鸡饭团
图源:360happykitchen 网站
除了海南鸡饭外,港式的烧腊在新加坡也颇为常见。

图:港式烧腊摊位
图源:Travelfish.org 网站
不过,虽然名为港式烧腊,但这里并不售卖烧鹅,主要以烧鸭、烧肉和叉烧为主,一些则有售卖排骨和腊肠。单拼的价格(即只选一种肉类),约3.30新元起跳。

图:烧鸭饭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三叔记得,以前有一些摊位会售卖烧乳猪,不过随着成本的高涨,除非有重要的节日而订制烧乳猪,否则店家一般在平日的营业不会售卖烧乳猪。
此外,据三叔观察,在选择采用哪种肉类来烧烤叉烧时,和之前不同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一些新式的做法是采用猪五花或所谓的“不见天”的部分来烧烤叉烧;烧烤出来的叉烧就比较多汁和柔软些。在这之前,一般是采用猪颈肉或其他部分去烧烤,烧烤出来的叉烧就没这么油腻,质感也比较干些。三叔个人就比较喜欢吃油腻点的叉烧。

图:叉烧
图源:DanielFoodDairy 网站

图:蜜汁猪五花叉烧
图源:douguo 网站
在点港式烧腊时,可选择配白饭或面条;面条方面,可选择粿条或幼面。
如果不想吃饭,面条方面的美食也挺多的。
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酿豆腐
“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镶”或“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
传统的做法一般是把羊肉或猪肉用刀反复剁蓉、调味做成馅料,在豆腐块中对角切出十字纹,或用手指轻轻插一个小洞,塞入适量以肉类为主的馅料,然后以煎、焖、煲、炸或蒸等烹调方法烹调至熟,并可以煮一些酱淋在上面。
不过,酿豆腐在新加坡经过了改良,并不仅仅在豆腐块中将羊肉或猪肉植入里头而已;在这里,有种类繁多的食材让小伙伴选择,当中包括鱼丸、蟹棒、苦瓜、墨鱼、生菜、豆卜等其他蔬菜。酿豆腐摊位在新加坡是这样的:

图:酿豆腐摊位
图源:Shun Kee Yong Tau Foo Facebook
一般来说,除了少数食材如热狗、紫菜鸡是拿去油炸外,其余食材都是拿去烫熟的,在淋上热腾腾的汤。这汤一般是用黄豆熬成的,并可选择配以米饭或面条。
面条的选择一般是熟面(黄面)、粿条和米粉。

图:熟面(黄面)
图源:Michelin Guide 网站

图:米粉
图源:Michelin Guide 网站

图:粿条
图源:Michelin Guide 网站
如果小伙伴不想吃汤的,也可以选择吃干的——即是把食材和汤分开,并决定是否要配以辣酱一块吃。

图:汤的酿豆腐
图源:HungryGoWhere 网站

图:干的酿豆腐
图源:Sethlui.com 网站
酿豆腐的价格,是根据顾客选了几件酿豆腐来计算,一般而言,每件约0.60新元,并且都会注明需要的最少件数。
假如要点酿豆腐,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
(1)先排队,然后到了摊位前,就自己挑选想吃的酿豆腐材料;
(2)挑选完,则交给摊主,一般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
“要面吗?这里吃还是带走?”
“我要熟面,干的。这里吃的。”
“要辣吗?”
“不要辣,谢谢!”
目前除了可选择由黄豆熬成的汤外,一些酿豆腐摊位也提供了叻沙(Laksa)的汤汁,让小伙伴选择。
“死”前必尝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叻沙
叻沙(马来语:Laksa,或译喇沙)是一道起源于南洋的面食料理,属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代表性料理。叻沙有非常多不同的种类,不同族群和地方对于叻沙的做法和味道也有极大差异,而新加坡华人的叻沙多为咖喱叻沙(Curry Lak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