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都女孩的私生活疯狂扒皮,反而对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底线。
很多网友在自己常逛的论坛里也表示,一件事看清了一群人。

官媒纷纷发声
“私生活不应被浏览、点评” “保护公民隐私”
事情至此,越来越多人开始“站”成都女孩。
站她不是站生活方式,而是站她的隐私和私生活应该被保护。

前天首先发声的是《成都日报》的官微:
在被确诊之前,她不过是这个人口超2100万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活动范围大如何、喜欢与朋友聚会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与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样,应当是全权由她做主,不应成为可以被他人随意浏览、点评的信息;在确诊之后,她如实说明自己的行动轨迹,没有隐瞒,配合流调。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近期其实也像她这样生活着,我们又何必以上帝视角、事后观点去过度苛责她呢?
“她不过是这个城市普通的一个年轻人”,网友大呼评论很“公道”。
而从前天下午成都市网警也在行动,对外表示,已介入赵某隐私被泄露一事的调查。
成都的律师对媒体表示“曝光隐私属于违法行为”。

最重磅的,莫过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出来点评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海霞评“成都女孩”事件
今天大家都很关注成都的疫情,特别是一位病例的行程轨迹公布之后,引发热议。
这个事情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该病例对疫情的传播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因为有网友说,该病例在她的奶奶已有症状的情况下,仍然跑到酒吧这种人员较多的地方,很不负责任。
二是,她本人被“网暴”的问题。比如,她的个人隐私被泄露,很多网友对她的个人生活评头论足,甚至公开谩骂。
我想说的是,她对疫情的传播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这需要调查认定。另外,如果她真的有责任,这也不是曝光她个人信息的理由,这事情一码归一码,而且人肉曝光个人信息涉嫌违法。
至于个人生活,这不该是公共话题,防疫才是。如果把焦点放在个人生活上,最终伤害的是防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感染之后,因为去过某些地方就遭“网暴”,那以后碰到类似情况,还有多少人会第一时间如实坦白?

听完这的想要为主持人鼓掌,这一段话言简意赅、三观超正。


(网友对海霞的评论)
昨天早上四川省委书记在指导防控工作进展时候也提到: 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加大疫情防护宣传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坚决制止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赵姐”是谁不重要。
说到底,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新冠确诊患者。
正如央视主持人所说,防疫才是公共话题。

除了海霞这段话,椰子还想补充一点。
从网友的一些恶评中,我们会觉得确诊患者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连呼吸都是多余。
当人们开始讨论患者隐私,给当事人扣帽子,甚至给全体成都女孩、成都人扣上“爱玩”、“爱浪”的帽子的时候。
污名化一个人、一个群体,这又跟当时海外华人遭到歧视有什么区别呢?

留学生发起 “我不是病毒”的活动
新冠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无关具体某个人、某个群体 反歧视不要停! 主持人海霞这一段话,让人想起2020年2月的时候疫情爆发之初。
在海外的华人应该很能理解这种感受。
那时候新冠病毒还没有官方的名称Covid-19,全世界都在随便叫,更多是以中国某地命名。

这让许多中国人甚至华裔在海外都遭到了歧视、语言和肢体的暴力。


加拿大华裔反“新冠歧视” 让我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把新冠是公共卫生问题刻骨铭心。
疫情之初,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说过这样的话:

当时2月份针对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民间隐隐的情绪,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在一个晚宴上这样对民众说:
“大家必须镇定地考虑事实,合逻辑地去了解事情,并与中国齐心协力共同克服挑战。
有时候大家(指海外一些人)分不清‘青红皂白’,看到华族或者华裔就以为是中国来的,或者以为是武汉来的,就对他们有距离的感觉。
就像在澳洲,就有新加坡的旅行团,去那边旅行,是新加坡华人。他们要上某个山去观光,却不准上山,因为你看起来像华人。你可能带着新的病毒。 这是愚昧不合逻辑的,这是一个很冲动的心态。”






“你在网上或许也会看到一些网民纷纷抵制中国人,这是错误的心态,也是很不好的做法。希望大家了解这不是一个国籍甚至是种族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新冠疫情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公共卫生话题。
官方通报到访地点,是为了追踪密切接触者,而不是给人们扒皮狂欢的借口。
将心比心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个成都女孩:
不幸确诊了,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全曝光!私人电话被打爆,去过的地方成为人们判断你是“坏人”依据。
一个人承担一座城的疫情压力,以后一辈子都要被烙印上“坏女孩”……真的太可怜了。
希望成都尽快好起来,大家都能理智抗疫!
人类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某个生病的人。
记得,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部分图源:微博、央视新闻、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