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都女孩的私生活瘋狂扒皮,反而對沒有一點同情心和道德底線。
很多網友在自己常逛的論壇里也表示,一件事看清了一群人。

官媒紛紛發聲
「私生活不應被瀏覽、點評」 「保護公民隱私」
事情至此,越來越多人開始「站」成都女孩。
站她不是站生活方式,而是站她的隱私和私生活應該被保護。

前天首先發聲的是《成都日報》的官微:
在被確診之前,她不過是這個人口超2100萬城市中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活動範圍大如何、喜歡與朋友聚會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與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樣,應當是全權由她做主,不應成為可以被他人隨意瀏覽、點評的信息;在確診之後,她如實說明自己的行動軌跡,沒有隱瞞,配合流調。作為一個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們同情和關心的。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人近期其實也像她這樣生活著,我們又何必以上帝視角、事後觀點去過度苛責她呢?
「她不過是這個城市普通的一個年輕人」,網友大呼評論很「公道」。
而從前天下午成都市網警也在行動,對外表示,已介入趙某隱私被泄露一事的調查。
成都的律師對媒體表示「曝光隱私屬於違法行為」。

最重磅的,莫過於中國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出來點評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是怎麼說的:
海霞評「成都女孩」事件
今天大家都很關注成都的疫情,特別是一位病例的行程軌跡公布之後,引發熱議。
這個事情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該病例對疫情的傳播到底該承擔什麼責任。因為有網友說,該病例在她的奶奶已有症狀的情況下,仍然跑到酒吧這種人員較多的地方,很不負責任。
二是,她本人被「網暴」的問題。比如,她的個人隱私被泄露,很多網友對她的個人生活評頭論足,甚至公開謾罵。
我想說的是,她對疫情的傳播該負什麼樣的責任,這需要調查認定。另外,如果她真的有責任,這也不是曝光她個人信息的理由,這事情一碼歸一碼,而且人肉曝光個人信息涉嫌違法。
至於個人生活,這不該是公共話題,防疫才是。如果把焦點放在個人生活上,最終傷害的是防疫。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感染之後,因為去過某些地方就遭「網暴」,那以後碰到類似情況,還有多少人會第一時間如實坦白?

聽完這的想要為主持人鼓掌,這一段話言簡意賅、三觀超正。


(網友對海霞的評論)
昨天早上四川省委書記在指導防控工作進展時候也提到: 要加強輿論引導,及時準確發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進展情況,加大疫情防護宣傳力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做好群眾心理疏導,堅決制止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圍。

「趙姐」是誰不重要。
說到底,不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新冠確診患者。
正如央視主持人所說,防疫才是公共話題。

除了海霞這段話,椰子還想補充一點。
從網友的一些惡評中,我們會覺得確診患者似乎做什麼都是錯的,連呼吸都是多餘。
當人們開始討論患者隱私,給當事人扣帽子,甚至給全體成都女孩、成都人扣上「愛玩」、「愛浪」的帽子的時候。
污名化一個人、一個群體,這又跟當時海外華人遭到歧視有什麼區別呢?

留學生髮起 「我不是病毒」的活動
新冠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無關具體某個人、某個群體 反歧視不要停! 主持人海霞這一段話,讓人想起2020年2月的時候疫情爆發之初。
在海外的華人應該很能理解這種感受。
那時候新冠病毒還沒有官方的名稱Covid-19,全世界都在隨便叫,更多是以中國某地命名。

這讓許多中國人甚至華裔在海外都遭到了歧視、語言和肢體的暴力。


加拿大華裔反「新冠歧視」 讓我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把新冠是公共衛生問題刻骨銘心。
疫情之初,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說過這樣的話:

當時2月份針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民間隱隱的情緒,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在一個晚宴上這樣對民眾說:
「大家必須鎮定地考慮事實,合邏輯地去了解事情,並與中國齊心協力共同克服挑戰。
有時候大家(指海外一些人)分不清『青紅皂白』,看到華族或者華裔就以為是中國來的,或者以為是武漢來的,就對他們有距離的感覺。
就像在澳洲,就有新加坡的旅行團,去那邊旅行,是新加坡華人。他們要上某個山去觀光,卻不准上山,因為你看起來像華人。你可能帶著新的病毒。 這是愚昧不合邏輯的,這是一個很衝動的心態。」






「你在網上或許也會看到一些網民紛紛抵制中國人,這是錯誤的心態,也是很不好的做法。希望大家了解這不是一個國籍甚至是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新冠疫情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公共衛生話題。
官方通報到訪地點,是為了追蹤密切接觸者,而不是給人們扒皮狂歡的藉口。
將心比心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這個成都女孩:
不幸確診了,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全曝光!私人電話被打爆,去過的地方成為人們判斷你是「壞人」依據。
一個人承擔一座城的疫情壓力,以後一輩子都要被烙印上「壞女孩」……真的太可憐了。
希望成都儘快好起來,大家都能理智抗疫!
人類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某個生病的人。
記得,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部分圖源:微博、央視新聞、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