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平均年龄偏大 需要年轻一代加入小贩行业传承美食文化

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新加坡小贩美食谈”在珍珠美食中心举行。(图:王秀喻)
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新加坡小贩美食谈”昨天(17日)在珍珠百货商场底层的珍珠美食中心举行,怎样吸引年轻一代加入小贩行业以及如何把本地独有的小贩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今天“美食谈”的讨论重点。
受邀参加昨天“美食谈”的四名小贩,都是来自珍珠美食中心的摊贩,他们是“明发鱼圆面”摊主林玉铭、“日日红麻辣香锅”的毛从方、售卖肉干的“金华源”经理陈顺利和“文志记猪杂汤”摊主黄福平。
“新加坡小贩美食谈”主办方全国商联总会会长杨向明在致开场词时说,新加坡小贩文化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举办“小贩美食谈”,目的是要宣扬我们独有的小贩文化,同时肯定小贩们的付出。
但他说,目前小贩的年龄都偏大,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因此很需要新一代、年轻一代加入小贩行业,否则我们的小贩文化将无以为继,慢慢消失掉。

“新加坡小贩美食谈”主办方全国商联总会会长杨向明在致开场词时说,举办“小贩美食谈”,是为了宣扬我们独有的小贩文化,同时肯定小贩们的付出。 (图:王秀喻)
针对这个问题,“文志记猪杂汤”摊主黄福平有同感,他表示,这是头痛问题,他自己的孩子都不会从事这个行业,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而且也觉得做小贩是辛苦工作。
有78年历史的“明发鱼圆面”摊主73岁林玉铭说,他就很幸运,儿子愿意继承他的小贩生意,并且扩充扩大来做,继续传承下去。他表示,他是从父亲那里接手过来,现在再交棒给儿子,已经是第三代了。但他也承认,因为小贩行业辛苦,要找年轻人进来传承,确实不容易。
珍珠美食中心主席谢赛英表示, 美食中心里的小贩,有些是第二代,甚至也有第三代,但她认为,小贩的传承还需要加倍努力,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继续发扬我们的小贩美食文化。

珍珠美食中心主席谢赛英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继续发扬我们的小贩美食文化。(图:王秀喻)
从事小贩压力最大是什么?
从事小贩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明发鱼圆面”摊主林玉铭分享说,压力最大是面对薪水上涨的问题,因为请新加坡人很难,而小贩中心又不允许请外劳,请新加坡人工作,经常会面对薪金上涨的问题,不上涨又怕请不到人。
“文志记猪杂汤”摊主黄福平说, 准备食材是他面对的最大压力,因为猪杂汤需要的材料很多,为了确保食物新鲜,他会花很长时间准备材料,很累又很吃力,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做。
不过,他说,虽然辛苦,但当他看到顾客把自己苦心烹煮的汤喝完,他就会觉得很欣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肉干档口扩充到三家
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已20年的“日日红麻辣香锅”摊主毛从方表示,他从事的是麻辣香锅生意。他说,一开始,新加坡人不太能接受麻辣味道,但他便慢慢改成新加坡人可以接受的口味,如今麻辣香锅在本地已经非常流行和普遍了,许多小贩中心和咖啡店都有这道美食。
“金华源”肉干档经理陈顺利在分享时说,“金华源”虽然是小贩中心的一个档口,但他们是传统手艺,用火炭烧烤肉干,没有放防腐剂,如今已经扩张到三家分行,也有计划到香港发展。
谈到回馈社会,“文志记猪杂汤”的黄福平说,不时有流浪汉出现,或比较穷困的人来购买,他都会善待他们:”他们给多少,我就收多少,不会去计较 ”。
参与者:希望美食谈继续主办下去
共有50名公众参加今天这场美食谈,参加者之一的64岁陈星云受访说,他很支持小贩文化,他也知道做小贩是很辛苦的:“虽然有钱赚,不过都是“辛苦钱”。
76岁黄玉妹表示,她希望再继续举办“小贩美食谈“,并会继续给予支,因为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还可以了解更多有关小贩的生活。
今天出席的50名公众,除了聆听小贩们的分享,也品尝到多道小贩提供的美食。参加者也获得人月牌赞助的礼包,每人一份,以及由东丰金庄赞助的生肖镀金盾一枚。
“新加坡小贩美食谈”是全国商联总会配合“邻里节”活动而主办的,CAPITAL 958和《8视界新闻网》是这项活动的支持媒体。主持人是CAPITAL 958著名DJ邱胜扬(邱老爷)。